新華社合肥1月12日電(記者徐海濤)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近期在量子精密測量方向取得重要進展,團隊成員李傳鋒、陳耕等人設計并實現了一種全新的量子弱測量方法,實現了海森堡極限精度的單光子克爾效應測量。這是國際上首個在實際測量任務中達到海森堡極限精度的工作,可利用的光子數達到10萬個。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日前發表了該成果。 量子精密測量是量子信息科學的一個重要方向,旨在利用量子資源和效應實現超越經典方法的測量精度。該領域之前的一個重要發現,是以多光子糾纏態為探針,實現海森堡極限精度的光相位測量。但由于實驗上很難制備出光子數大于10的糾纏態,這種方法原理上可以演示超越標準量子極限的可能性,但不具有實際測量能力。 近期,李傳鋒研究組創新思路,重新設計了標準測量方案,他們把制備混態探針和測量虛部弱值技術相結合,實驗上成功達到了海森堡極限精度,并可以用來測量單個光子在商用光子晶體光纖中引起的克爾效應。這種方法無需利用糾纏等量子資源,所用探針來源于常規的激光脈沖,從而擺脫了光子數的限制。在實驗中,研究組利用含有約10萬個光子的激光脈沖,測量商用光子晶體光纖的單光子克爾系數精度達到了10-10弧度,比此前經典方法測量的最高精度提高了兩個量級。 據介紹,該研究成果展現了量子精密測量的技術優勢,實驗中光子的利用率約為16%。下一步,研究組將在如何提高光子利用率方面深入探索。 |
相關閱讀:
- [ 01-05]中美領跑量子計算機應用 “未來大腦”競爭拉開序幕
- [ 12-29]量子神秘學被指“偽科學” 旁觀者:不能可重復實驗
- [ 12-12]我國在小型化量子通信系統研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 [ 12-11]號稱古畫鑒定精確到“天” 別被量子文物鑒定儀忽悠
- [ 12-05]國產新型高速量子隨機數發生器每秒可產生5.4G比特的密鑰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