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16日電(冷昊陽)近期,國家發改委向社會征集塑料垃圾污染防治的建議,“限塑令”發布十年后,中國治理“白色污染”的成效再度引發輿論熱議。 一方面是社會對“限塑令”效果的質疑,一方面是快遞、外賣等新業態對塑料包裝的剛需,中國與“白色污染”的拉鋸戰前路如何? 北京市朝陽區某菜市場內,依然存在著供顧客免費使用的塑料袋。 冷昊陽 攝 發改委:正研究制定防治塑料垃圾污染的政策 近日,國家發改委網站發布《我為塑料垃圾污染防治建言獻策》的消息,邀請社會各界圍繞不同領域塑料制品的管理要求,提出意見建議。 這份由國家發改委環資司發出的邀請指出,近年來隨著電商、快遞、外賣等新業態的發展,塑料餐盒、塑料包裝等的消耗量快速上升,造成新的資源環境壓力。塑料垃圾被隨意丟棄會引起白色污染,不規范處理塑料垃圾存在著環境風險。 國家發改委環資司還透露,正在研究制定防治塑料垃圾污染的政策文件,按照“限制一批、替代一批、規范一批”的原則,對不同生產、生活、消費等情形中使用的塑料制品,分領域、分品類提出政策措施。 2007年12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這份被稱為“限塑令”的通知要求,從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 據中國塑協塑料再生利用專業委員會統計,在“限塑令”施行之初的2008年,中國每天對塑料袋的使用量就高達30億個,其中僅用于買菜的塑料袋就達10億個。 十年之后,買菜大量使用免費塑料袋等老問題仍在繼續,而快遞、外賣等新業態的發展也給中國的白色垃圾治理之路帶來了新的困擾。根據媒體此前披露的數據,2016年,僅快遞業塑料袋使用量就高達147億個。 對此,清華大學固體廢物控制與資源化研究所所長王洪濤認為,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個塑料袋兩毛錢”的“限塑”措施已經不能有效遏制白色垃圾的“野蠻生長”。此外,快遞、外賣等新業態的發展也為白色垃圾的處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新的限塑措施勢在必行。 |
相關閱讀:
- [ 12-21]甘南草原的“管護者”:1人護10萬畝 白色污染消失
- [ 09-23]江西一高校“禁外賣”引熱議 校方稱減少白色污染
- [ 01-29]環境污染入侵農村 甘肅政協委員疾呼立法保護
- [ 12-16]北京啟動大風藍色預警 城管嚴查施工揚塵
- [ 04-25]“限塑令”實施近六年 僅對大城市大型商場有用
- [ 01-06]新疆成全國“白色污染”重災區 作物大片減產
- [ 07-12]發改委回復發泡餐具解禁質疑 不會致大范圍白色污染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