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再生塑料行業標準化工作委員會秘書長陸曉中:這個問題不解決,其實首先影響我們的土壤和地下水資源,如果水資源不安全,那人類實際上是沒辦法繼續生存下去的。 塑料制品帶來的“白色污染”,并非中國獨有。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共生產4.4億噸塑料,產量是1998年的兩倍多,按這個速度,到2050年,地球上將有130億噸塑料垃圾。為了應對這場塑料危機,歐洲部分國家通過政府采取強制性政策,對可再生資源的回收處理進行補貼;而日本則通過培養國民素質,從源頭上做好垃圾分類。專家認為,我國也應盡快對廢棄塑料等再生資源的回收建立補貼機制,并采取誰生產誰回收的原則來提高回收利用率。 限塑令實施十年 效果難言滿意 發改委對塑料制品的使用征求意見,目的是讓塑料制品的使用更規范。實際上早在2008年前我國就已經頒布了“限塑令”,規范使用塑料制品的規定離居民的日常生活并不遙遠。但是這些年來我們做了很多次調查,發現不論是在生產還是消費環節,這份實施了近十年的“限塑令”,都沒有能夠讓塑料袋真正減少多少。 在北京街頭,一些早點攤前滿是塑料袋。 付款,交貨……根據不同的要求,攤主熟練地將包子、油餅等用一個個塑料袋裝好,交給消費者打包帶走。 在一些大型超市里,消費者的手里和購物車里,都是大包小包的塑料袋。 按照“限塑令”要求,超市不能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記者看到,在收銀臺前需要付費的環保可降解塑料袋少有人問津,但在購物區里,卻提供了免費的手撕袋。由于沒有限制,一些成捆的手撕袋很快就被扯光,有的消費者在包完東西后,竟然還要再多撕幾個袋子。 |
相關閱讀:
- [ 01-17]“限塑令”當與新發展理念接軌
- [ 01-16]十年“限塑令”效果遭疑 治理白色污染前路如何?
- [ 01-16]十年“限塑令”效果遭疑 治理白色污染前路如何?
- [ 01-16]十年“限塑令”效果遭疑 治理白色污染前路如何?
- [ 01-16]十年“限塑令”效果遭疑 治理白色污染前路如何?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