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州1月22日電 (索有為 黃海磊)記者22日從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舉行的新聞通氣會獲悉,該省2017年一審勞動爭議收案40883宗,同比下降7.5%。在懲治惡意欠薪方面,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的案件數量從快速上升到趨于穩定,收案數年均增長39%;2017年,全省法院共審結拒不支付勞動報酬刑事一審案件253件,涉及被告人269名。 廣東高院當日發布的十起涉勞動者工資典型案例顯示,被告人陳某在佛山南海區開設一家鞋廠。被告人劉某2013年向該鞋廠投資,并與陳某約定,由陳某繼續負責鞋廠業務,待劉某及其女兒劉某熟悉業務后陳某退出經營。同年8月25日,陳某因與劉某發生矛盾離開鞋廠并返鄉不歸。劉某以陳某不出現造成鞋廠經營困難為由,拒發鞋廠員工工資共計141460元。佛山市南海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介入處理此事后,要求該鞋廠在2013年10月18日前解決欠薪責任,但陳某、劉某二人互相推諉責任,限期屆滿仍不支付工人勞動報酬。直至2015年10月16日,陳某向警方投案并支付拖欠的工人工資。劉某因犯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被佛山市南海區法院依法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二年,并處罰金二萬元;陳某則被判處有期徒刑七個月,緩刑一年,并處罰金一萬元。 被告人何某作為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獨自控制、經營該公司,自2015年4月起,何某在有能力支付公司員工勞動報酬的情況下,先后多次拖欠陳某等69名員工的勞動報酬。經廣州市越秀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多次責令何某支付所拖欠的員工勞動報酬后,何某仍拒不支付。并在2015年10月,變更個人住址及聯系方式,逃避支付義務。截至2015年11月,何某共拖欠陳某等69名員工的勞動報酬共計428721.53元。另查明,何某歸案后一直未能向司法機關提供公司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及財務會計報告。廣州市越秀區法院以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判處何某有期徒刑一年,并處罰金十三萬元。 廣東高院副院長譚玲介紹稱,廣東一審勞動爭議案件呈現兩個鮮明特點:一是收案數長期處于高位,案件分布集中在穗、深、佛、莞四地的基本態勢未變,且大部分案件都是涉及到勞動報酬;二是在勞動者申請強制執行的欠薪案件中,多數被執行單位工資清償比例較低。 為切實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該省法院開設勞動者討薪綠色通道,堅持優先接待、優先立案、優先審判、優先執行、優先兌付執行款;加大財產保全力度,防止因企業資產流失導致勞動者權益受損。對涉及特困群體案件依法采取先予執行措施,分配財產時依法優先償還勞動報酬。對因欠薪者逃匿或欠薪者確無償債能力導致生活困難的勞動者,依法及時給予司法救助;大力推行勞動爭議小額速裁,對權利義務關系清楚的追索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金或賠償金等案件實行一審終審。 譚玲說:“廣東法院將健全勞動爭議審判工作機制,不斷提高化解勞動糾紛的法治化、制度化水平,依法保障勞動者及時取得工資,切實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完) |
相關閱讀:
- [ 01-20]全總要求各地工會保障農民工及時足額拿到工資
- [ 01-18]臺灣民眾擔憂“拼4年基本工資達3萬新臺幣”僅是空談
- [ 01-17]各地多措并舉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
- [ 01-12]湖北:6種行為將被列入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
- [ 01-09]福清龍田司法所成功調解一起拖欠外來工工資糾紛
- [ 01-06]廈門市人社局發布2017年人社領域年度數據 最低工資漲了
- [ 01-05]“績效”成企業克扣薪酬擋箭牌 為何頻被“做手腳”
- [ 01-04]這家公司10年為員工加薪28次 工資發放占收入70%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