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孫后代信息都可能被公開,基因隱私告急! 基因檢測正逐漸廣為人知,一些嗅覺靈敏的公司也不失時機地推出利用基因檢測預測疾病的商業化服務。在我們面前,一邊是精準醫學打開的未來醫療世界大門,一邊是海量數據帶來的隱私安全“黑洞”。關注基因信息安全,正是為了基因檢測和精準醫學更好地發展。 基因檢測亂象叢生 近年來,基因檢測揭開神秘面紗,逐漸走進大眾視野。基因檢測是指采集被檢測者的血液、口腔粘膜細胞,經提取和擴增其基因信息后,通過基因芯片等技術,對被檢測者細胞中的DNA分子的基因信息進行檢測,并從中分析出包括疾病風險、用藥安全、營養代謝等方面的信息。 專家介紹,基因檢測主要針對健康和個人成長與發展方面進行,通過基因檢測,可以預知高發疾病患病風險,檢測是否攜帶先天性遺傳疾病基因,幫助腫瘤患者進行個性個體化醫療。毫無疑問,基因檢測所推動的精準醫療,將給人類帶來巨大福音。 但亂象也由此滋生。“一口唾液,就能測出孩子的天賦和潛能”“準確預測癌癥腫瘤,準確率近100%”……打開搜索引擎,鍵入“基因檢測”,類似的廣告語不時可見。基因檢測儼然成了可以預測未來發展以及旦夕福禍的“利器”。 據了解,正規的基因檢測機構一般要有獨立的醫學檢驗實驗室,開展基因檢測項目,實驗技術人員也應該具備相應的專業資質。“現在,基因檢測市場魚龍混雜。”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半月談記者,目前很多基因檢測機構并沒有獨立的醫學檢驗實驗室,業務水平參差不齊。 |
相關閱讀:
- [ 01-24]天價冬蟲夏草不抗癌?專家:是否抗癌與蟲草素無關
- [ 01-19]“魔法師”盧艷麗:發掘抗逆基因 把玉米“點石成金”
- [ 01-18]獨家|紅色基因融入農信血脈!福建農信系統踏上新征程、施展新作為
- [ 01-18]走進革命老區金寨,有份尋找紅色基因攻略請你查收
- [ 01-16]毒理學學會:沒有證據表明轉基因作物有害健康
- [ 01-10]國防部回應武警部隊旗幟寓意:傳承著紅色基因
- [ 01-08]新型基因療法可逆轉小鼠1型糖尿病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