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養老保險屢成傳銷噱頭 專家建議審慎試點推廣并加強監管 隨著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我國養老保險事業開始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記者了解到,目前,天津、山東、四川等多個省市開始探索試點“消費養老”保險模式,而這一模式也日漸顯出其養老資金來源“第四支柱”的功能。不過,由于缺乏科學和規范的管理,部分地方試行的“消費養老”也同時陷入了傳銷、違法私募基金等泥潭。 專家指出,“消費養老”作為個人養老金制度方面的一種嘗試,可以在現有的法律和政策框架范圍之內進行探索和試點,取得一定成效后再逐步擴圍。同時,必須加強制度建設和行業監管,依法保護參與“消費養老”模式的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多地積極試點 人社部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我國60歲以上人口達2.3億人,占總人口的16.7%;65歲以上人口達1.5億人,占總人口的10.8%。根據聯合國的人口預測,我國將于2027年前后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過14%)。 “日益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問題,給養老保險事業和改革帶來了挑戰。‘消費養老’模式正在成為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一項新舉措。”世界新經濟研究院院長陳瑜近日在“2018消費養老創新模式高峰論壇暨世界新經濟研究院年會上”上表示。 所謂“消費養老”,是指消費者通過日常消費,將消費資本利潤轉化為養老金的新型養老保險機制。即商家在銷售商品過程完成后,按照銷售收入的一定比例以獎勵積分的名義返還給消費者,這部分資金將會自動劃撥到個人養老金專用賬戶上,該賬號由保險公司提供增值和保值的服務。 據了解,“消費養老”保險模式目前已經在天津、山東、四川等多個省市展開探索和試點。 當前,各國在養老保險制度的實踐過程中,形成了一定的模式,主要是國家撥款、企業和個人強制繳費作為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的資金來源,并形成了現收現付、完全積累和部分積累三種財務模式。在陳瑜看來,這三種財務模式都是以單一貨幣模式作為支撐,難以解決養老保險存在的融資困難、資金短缺等問題,難以實現養老保障制度的預期目標。而“消費養老”模式開辟了增加養老金的新渠道。在這種養老保險機制下,消費者、被保險人將由傳統保險制度下被動的參與者轉化為新型養老保險制度的積極主動參與者和主力軍。 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閻青春在上述年會上指出,應對老齡化挑戰、推動養老事業發展需要兩條腿走路,一方面要擴大內需,擴大老年人消費,另一方面,要推進養老服務和養老保障體系的供給側改革。通過不斷創新養老服務方式和養老保障方式擴大消費,通過消費產生的利潤進入保險,從而給老年人積累一部分養老保險金,進而為老年人開辟更多的收入來源。擴大供給側改革方面,需要提供適銷對路的養老產品和服務,通過老年人的消費利潤儲備起來進行保險積累,使其擁有更多的養老金供給。 |
相關閱讀:
- [ 01-24]榕逐步提高80歲以上老人補貼 打造15分鐘養老圈
- [ 01-24]福州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明年底將覆蓋所有街道
- [ 01-22]高檔養老每月至少花1萬? 警惕養老項目高檔化
- [ 01-22]福州最大養老中心今年投入使用 積極推進醫養結合
- [ 01-20]中國養老制度存在這些不足 法律如何保障老有所養?
- [ 01-15]有人向往有人心存顧慮 “抱團養老”有哪些風險點
- [ 01-08]未來怎樣養老 委員獻策不少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