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發展跟不上產業化步伐 業內分析,兩個原因加速人工智能行業調整步伐。 一是人工智能領域創業和投資過熱,出現了“虛火”和“偽創新”、偽概念。根據騰訊研究院市場統計數據,國內智能機器人與無人機相關技術創業最為火爆,位居于第一梯隊;語義分析、語音識別、聊天機器人等自然語言系列的技術位列第二梯隊;第三梯隊則為人臉識別、視頻/監控、自動駕駛、圖像識別等計算機視覺系列的技術。截至2017年6月30日,全球人工智能企業總數達2542家,其中美國擁有1078家,占全球人工智能企業總量的42%;中國擁有592家,占據23%,排名第二。美國AI公司總融資金額達978億元,占據全球總融資的50.10%;中國以635億元位居第二,占據全球AI公司總融資的33.18%。 騰訊研究院相關人士認為,人工智能產業雖然前景廣闊,但創業項目增量降低,創新鴻溝已經出現,泡沫依然在擴大。“自1999年美國第一筆VC資金投資給AI技術平臺Enkia時,在短短的18年內,各大投資方競相爭搶有潛力的人工智能企業,全球人工智能領域投資吸金2026億元。項目少而資金多,當前,人工智能產業的核心矛盾有兩個:一是投資需求大而創業項目供給減少;二是市場期望高而產品體驗卻不佳?!?/p> 上海社科院互聯網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易認為,目前市面上高達90%的智能音箱、機器人,都算不上人工智能?!盁o論人臉識別還是語音識別,擁有海量數據的企業,國內外只有寥寥幾家?!?/p> 記者走訪市場可見,一些裝上簡單預設程序的音箱、機器人,就敢冠以“人工智能”;一些自動化設備也偷換概念,被包裝成人工智能。甚至有做內衣的企業,也炒作自己是人工智能。專家認為,類似這些“偽創新”的炒作,炒得越熱,潛在的泡沫就越大,對人工智能的發展傷害也越大。 阿里巴巴前CEO衛哲發文說,人工智能項目當中存在大量的“偽人工智能”,比例可能高達90%以上。訊飛智慧醫療事業部副總經理鹿曉亮說,目前泡沫肯定是存在的。當下炙手可熱的AI,“絕大部分的公司是圈錢的”。杜絕忽悠和投機,人工智能需要的是清醒客觀的判斷和扎扎實實的努力。 深圳市羅伯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關磊認為,人工智能是一門綜合的技術科學,在熱捧和經濟簇擁中,人工智能成為了一個招商的火熱概念。人工智能泡沫和倒閉潮的出現是因為概念、人才、產品、市場出現斷層,這四者環環相扣,缺一不可?!爸v故事”的人工智能終將被淘汰,重技術、研產品、抓市場的人工智能公司才能長久的走下去。 二是技術發展跟不上產業化步伐,門檻太高難以迅速落地。業內分析,隨著《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等政策的發布,國內的人工智能企業將朝著產業化的方向不斷前進。在這過程中,“優勝劣汰”的齒輪也將加速轉動。 從技術上,孫立寧等業內人士認為,人工智能的技術發展仍需要過程,說“成熟”為時尚早。騰訊研究院分析,人工智能發展的基礎在于算法、算力和數據,三者缺一不可。中國擁有龐大的數據庫,在應用算法上也不落后,唯獨在算力這一領域,出現了非常嚴重的缺陷。算力的核心在芯片,而中國在芯片領域上的技術不足也延伸到了AI芯片上。 從企業角度分析,AI行業的技術門檻很高、投入時間很長,很多創業型研發企業短期內都沒有辦法讓產品落地,應用前景渺茫。比如醫療影像產業有很多公司,但是真正能用于臨床的產品很少。一些企業技術未成熟,產品不合格,難以突破并實現穩定的市場份額增長,缺乏與巨頭競爭的能力,成本高昂導致售價超過消費者購買能力,資金不足無法支撐后續研發,導致難以為繼。 此外,孫立寧認為,地方政府在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的同時,也要理解,只有具備人才、產業鏈等基礎條件,才能發展人工智能產業。如果不具備上述條件而盲目上馬人工智能產業,將面臨很多風險。 |
相關閱讀:
- [ 01-31]直播答題遭人工智能“搶錢” 平臺變換題型應戰
- [ 01-24]人工智能,讓生活更美好
- [ 01-22]人工智能助遠程醫療發展 "看病難"或緩解
- [ 01-11]國際電子消費展在美開幕 人工智能最新技術亮相
- [ 01-01]展望2018:共享經濟全球領跑 人工智能彎道超車
- [ 12-31]2017的這些潮語、這些事兒,你都記得嗎?
- [ 12-30]人工智能爆發之年:人才缺乏資本涌入 引泡沫擔憂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