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王福春手中的相機要捕捉的就是這些旅途百態。過去的40年間,他跑遍全國鐵路線,在火車上用光影記錄下改革開放這趟時代列車上發生的點滴變化。
1994年,哈爾濱火車站 “現在回家都舒舒服服的” 從他的照片可以看到中國鐵路春運40年間的變遷。 俯拍鏡頭中,站臺上擠滿衣著樸素、大包小包扛著行李的乘客,剛上車的人俯下身驅,使勁夠著底下遞上來的包裹。這是1994年的哈爾濱火車站,人們正上火車。 王福春記得八九十年代那會兒,每到年底火車站總是人山人海,列車一進站人們一哄而上,甚至有人跳上車窗爬了進去。 “人太多了經常把車門卡住,壓根兒關不上,只能由后面的人給你踹進去,上車的人還會覺得我能回家過年了,特別高興”。在北京站做了33年客運工作的李春萍感同身受,當時她還是列車員,經常在哐當前行的列車上,看到人們摩肩接踵,有人沒地兒落腳,就爬到行李架上躺著。 李春萍記得1996年以前,北京站是北京僅有的一個火車站,一到春運“可以說都下不去腳”。候車室里擠滿了人,壓根留不出縫。列車員每天上班都進不了候車室,只能從窗臺爬過去。 在不遠處的售票廳,買票的人也排起了長隊,經常有人等了一天還買不到票,大廳關門后一家子仍搬著板凳坐在門口,熬了一宿就為了隔天一早買到回家的車票,“很累,人擠人”。 李春萍早些年看到的這些景象,都留在王福春的照片里。他發現,自從2011年鐵路網絡售票上線以來,人們大多不再排隊買票了。據中國鐵路總公司統計,預計2018年春運互聯網售票占總售票量比將超80%,互聯網購票中通過手機購票比例超80%。 |
更多>>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