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11日電 如何把學術造假零容忍落到實處?科技部副部長黃衛今日指出,科學工作來不得半點假的,所以科學誠信問題是科學的生命。首先要是建立比較完善的科研誠信的工作機制,要配合國家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還要加強科研誠信信息化建設,加強科研誠信的宣傳教育,強化科技人員的誠信意識,加強評估。 國新辦今日舉行發布會,介紹《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有關情況。有記者問:這幾年我國學術造假事件一直連續不斷,特別是去年集體撤稿的事情。我們國家一直倡導對學術造假零容忍,但是在實際過程中覺得沒有落實到,特別是像韓春雨這樣的事件出現了那么長時間沒有解決,大家都不知道問題出現在什么地方,特別是依靠科研人員所在單位自查自糾來看大部分結果是不了了之。之后隨著我國重視基礎研究,還有投入支持力度加大,可能學術誠信是難以回避的問題。請教各位領導以后采取什么樣的措施,把學術造假能夠零容忍落到實處。 黃衛強調,科學工作來不得半點假的,所以科學誠信問題是科學的生命。現在國家還是很重視這方面的工作。 第一是建立比較完善的科研誠信的工作機制,現在科技部和大概二十多個部門成立了部際聯席會議,共同加強科研誠信制度建設工作,就是要宣傳教育,在制度上、源頭上對不端行為進行遏制。比如這次腫瘤生物學的集中撤稿的問題,還不完全是造假,有的是不規范流程和程序,科技部聯合教育部門、衛生部門、中國科協等一起對相關機構和人員進行全面的梳理,每一篇文章,每一個人都進行分析,及時對這些人員進行了處理。 第二是要配合國家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出了誠信問題,再去申請課題、再去投稿,再去做人才計劃等等,就會受到懲罰,這不僅是行政的懲罰,是社會誠信體系對你的懲罰。所以這塊工作也是我們要抓的一個很重要的方向。 第三是加強科研誠信信息化建設。建立數據庫,對嚴重失信責任人,在科研人員、科研機構的誠信信息化系統里一查就知道了,就可以采取限制性措施。 另外,我們還要加強科研誠信的宣傳教育,強化科技人員的誠信意識。加強評估,如果能夠用更好的方法評估科研成果,也能遏制這方面問題。 黃衛特別指出,科學問題只能用科學的方法去評價和評估,不能用社會上一般的議論、一般的看法。所以當科學問題需要用科學的方法去評價的時候,很多情況下需要一點時間。歷史上有很多重大科學突破出來時不被認可,后來經過一段時間被認可了。也有很多成果一出來轟動于世,但是時間長了科學重新證明了當初發現的意義并沒有那么大,甚至當初還有缺失和不對的地方。所以社會對科學成果的評價要用科學的方法。 黃衛表示,我們講基礎研究要坐得下來,要耐得住寂寞。科研人員希望很快就能出成果,但是良好的愿望不一定很快就能實現。科學研究探索的重大的趣味和意義就在這個地方。我們要有一點耐心,社會要有一點容忍度,使得我們的科學家能夠在很好的社會環境、文化環境下開展科研工作。 |
相關閱讀:
- [ 02-11]如何把學術造假零容忍落到實處? 科技部回應
- [ 01-26]屢碰造假紅線 我們能從日本學術造假中學些什么?
- [ 09-19]浙大創新學術評價體系引熱議,“網紅文章”能否等同于期刊論文?
- [ 12-16]涉學術造假 韓國近200名教授或集體下課
- [ 12-16]臺學者吁教育單位檢討學術造假、功利化問題
- [ 07-15]蔣偉寧學術造假暴露臺灣學界沉疴痼疾
- [ 06-20]韓國多名高官候選人陷“學術造假”疑云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