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11日電?國家文物局今日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水下文物保護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指出,嚴禁盜撈、哄搶、私分、隱匿、倒賣、走私水下文物等違法行為。嚴禁對水下文物進行商業性打撈。 征求意見稿明確,本條例所稱水下文物,是指遺存于下列水域的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人類文化遺產:遺存于中國內水、領海內的一切起源于中國的、起源國不明的和起源于外國的文物;遺存于中國領海以外依照中國法律由中國管轄的其他海域內的起源于中國的和起源國不明的文物;遺存于外國領海以外的其他管轄海域以及公海區域內的起源于中國的文物。 征求意見稿提到,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主管全國水下文物保護管理工作,對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水下文物保護管理工作進行指導、監督和檢查。重要的水下考古調查、發掘由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統一規劃,并指定專門機構組織實施。 征求意見稿指出,國務院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依法將具有重要價值的水下文物核定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或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全面進行考古發掘后的文物保護單位,可以由核定公布的人民政府予以撤銷。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撤銷,應當報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備案。 征求意見稿明確,嚴禁盜撈、哄搶、私分、隱匿、倒賣、走私水下文物等違法行為。嚴禁對水下文物進行商業性打撈。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水下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和水下文物保護區內進行其他建設工程和爆破、鉆探、挖掘、排污、傾廢等活動。因特殊情況需要進行其他建設工程和爆破、鉆探、挖掘等活動的,必須保證水下文物安全,并依法履行報批程序。 征求意見稿指出,水下考古調查、發掘應當以文物保護和科學研究為目的。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在中國管轄水域進行水下考古調查、發掘,必須向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提出申請。未經批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擅自進行考古調查、發掘。外國國家、國際組織、外國法人或者自然人在中國管轄水域進行水下考古調查、發掘,必須采取與中國合作的方式進行,應當向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提出申請,并須獲得許可。 征求意見稿明確,打撈或者考古發掘出水的文物,應當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或者從事考古發掘的單位及時登記造冊。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根據統籌兼顧、優先地方的原則,指定國有文物收藏單位收藏出水文物。經依法批準,從事考古發掘的單位可以保留少量出水文物作為科研標本。 征求意見稿指出,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作為水下文物保護責任主體,應與海上、水上執法部門聯合開展水下文物保護執法巡查。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聯合執法工作機制,涉海水下文物執法可委托海上執法部門開展,依法打擊水下文物違法犯罪行為。 征求意見稿指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依托水下的文物保護單位或者水下文物保護區,在確保人員和文物安全的前提下,設立水下歷史文化遺址公園。 征求意見稿指出,文物、公安機關、海洋、交通、海關、水利等部門,違反本條例規定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造成嚴重后果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
相關閱讀:
- [ 02-09]國家文物局暗訪多家文保單位 部分建筑開放區長時間無人值守
- [ 01-22]“大內總管”梁金生:“我們一家五代都是故宮人”
- [ 01-13]西藏文物珍品亮相西子湖畔
- [ 01-12]國家文物局:探索民間收藏文物領域頂層設計
- [ 01-09]中國土遺址破保護難題 百余項重點文物工程享成果
- [ 01-06]南京博物院舉辦“幸運狗”院藏犬文物展
- [ 01-04]河南博物院文物精品展在福建博物院展出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