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價格”可以理解但須明示 “昨天帶孩子去理發,已經漲到30元了。”2月11日,家住長沙市湘江世紀城附近的王女士告訴記者,家門口平時理個男士短發只需20元的理發店,因為臨近春節,價格出現大幅上漲。記者調查走訪發現,除理發外,如洗車費、外賣配送費等生活服務價格也已開始出現大幅上漲,而大部分快遞停止攬件后,也導致了仍正常收派件的快遞出現爆倉、派送延遲等現象(2月12日《三湘都市報》)。 盡管離過年還有兩天的時間,但是很多市民外出購物或消費的時候會發現,市場上諸如理發、洗車、家政等服務行業的價格,已經紛紛上調,正式進入了“春節模式”。客觀而言,春節前后市場上商品或服務價格的變動,屬于一種正常的市場現象,無可厚非。畢竟因為天氣的影響、很多勞動者回家過年帶來的人力成本的提高等等,最終都會反映在終端消費市場的商品或服務價格上,也就有了我們平常所說的“春節價格”。 而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只要“春節價格”上漲得不是太過分,也大可寬容待之,畢竟隨著春節假期的結束,市場就會回歸正常,“春節價格”也會隨之退出市場。如果有消費者不愿意承擔春節期間商品或服務價格上漲給自己帶來的“額外負擔”,也完全可以通過提前購買儲存某些商品,或者是提前進行某些消費,來規避“春節價格”。與此同時,消費者還可以通過自己動手,親力親為,來減輕“春節價格”的影響,比如嫌洗車費太貴,不妨自己來洗車;嫌請家政人員進行家庭保潔太貴,不妨自己打掃衛生。 而站在商家企業的角度來看,“春節價格”有合理性,但并不代表就可以恣意妄為、任性漲價。一方面,按照國家的相關規定,在市場進入“春節模式”,商品或服務執行“春節價格”的同時,商家企業必須履行明碼標價的責任和義務,對價格的調整做好提前公示,以讓消費者自行選擇,避免消費糾紛的發生。 另一方面,以長遠的眼光來看,商家企業也不能只看眼前利益,如果春節期間價格漲得太離譜,太過分,給消費者留下趁“節”打劫的負面印象,勢必會造成一些老客戶的流失。反過來說,如果商家在自己能夠承受的范圍內,堅持春節期間不漲價,合理漲價,則勢必會得到消費者的認同,發掘和培育一批“回頭客”,這對于未來的經營顯然是十分有利的。 對于春節前后這段特殊時期,應該允許部分商品或服務市場價格的上漲,但商家企業需要做好明碼標價的工作,同時為了長遠利益,漲價的幅度也不宜太大,考驗消費者的心理承受底線,這無疑是得不償失的。 |
相關閱讀:
- [ 02-07]春節期間嚴禁商家亂漲價
- [ 11-16]杭州多家快遞已漲價:運輸及人力成本攀升成背后推手
- [ 11-03]媒體談“雙11”:遏制先漲價后打折應明確判定標準
- [ 10-13]白酒銷售進入黃金時期 多家酒企先后開啟漲價模式
- [ 10-12]中通、韻達宣布漲價 福州快遞網點暫未接到通知
- [ 01-23]哈爾濱駕校集體漲價涉壟斷 黑龍江物價局展開調查
- [ 01-19]臺當局調查"一例一休"稱僅1家漲價 網友:睜眼說瞎話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