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9日(農歷大年初四),中央電視臺系列紀錄大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以下簡稱為“舌尖3”)終于在眾人的翹首期盼下精彩首播。當日晚第一集《器》播出前后,“舌尖3”總導演劉鴻彥攜分集導演駱永紅、四川名廚蘭明路父子(第一集片中人物)在央視新聞客戶端參與在線直播訪談,與網友分享節目創作背后的精彩故事。兩個小時的網絡直播,吸引了超過600萬網友上線參與。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首播訪談側記 “器具”打頭陣: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舌尖3”首先與觀眾見面的是主題為“器具”的一集,節目中講了鍋、刀、灶、案、籠、壇等器皿器具,排在第一集打頭陣播出,出乎很多人意外。 對此,總導演劉鴻彥介紹,《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在傳承前兩季節目格調、氣質的同時,以創新開拓的精神,開發出了“器具”、“食養”、“宴席”、“融合”等新的創作主題方向。食物是中國人感知和把握世界的一個重要方式,“舌尖3”希望探索的是在這條發展之路上,中國人是如何一點點吃成了今天的樣子。第三季的節目完善故事,強化人物,強化食物背后的文化,既近觀食物之美,又遠眺文化淵源。從歷史演化過程中探究中國美食的遷徙與融合,深度討論中國人與食物的關系,“器具”正是一個全新挖掘的方向。 “器具”的分集導演駱永紅則表示,“器具”放在第一集,是因為所有的食物再精美,它的源頭離不開灶、離不開鍋,離不開從食器到盛器。開篇明宗義,“器具”闡述的就是中式烹飪術的過程,而這樣一個清晰的脈絡,會展現不一樣的一些東西。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首播訪談側記 四川名廚蘭明路既是片中人物,又作為觀眾第一次看了節目。他認為,一般大家評論美食都從“色香味”等角度來評價,很少特別關注過“器”。“舌尖3”用第一集來講各種烹飪器具,從而講烹飪技巧的發展演化,從廚師的角度和廚師對器具器皿的感情來講,很能引起共鳴,而且器具的不同的確對食物的不同味道,以及烹飪的不同方法,都會產生直接的、重要的影響。節目把器具與美食聯系起來講,讓美食更加有味道,既看熱鬧,也看門道。 |
相關閱讀:
- [ 02-20]紀錄片《藝術怎么樣? 來自中國的當代藝術》首映
- [ 02-14]紀錄片又一年,這個黃金時代能否被超越?
- [ 02-12]所愿隔山海 山海皆可平:這部講述清朝治藏的紀錄片值得一看
- [ 02-04]吳秀波獻聲BBC紀錄片《假如動物會攝影》
- [ 01-31]國產紀錄片何以圈粉年輕人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