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有撥浪鼓,我們有鳳陽花鼓!”嚴宏昌帶回了塑料切割機,投資5萬元辦起了小崗村第一家塑料加工廠。 幾乎同時,距離小崗250余公里的江邊小城——安徽蕪湖,年廣久經營的“傻子瓜子”已很紅火,但也陷入了爭議中。 這件事驚動了鄧小平,他三次點名相挺,“讓‘傻子瓜子’經營一段,怕什么……” 1979年,首鋼成為國企改革的第一個采用利潤遞增包干制的重大試點;1980年,賣紐扣的19歲溫州姑娘章華妹領到第一張“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被思想禁錮和計劃經濟壓抑已久的活力和創造力一旦釋放,無數個“年廣久”就匯成中國經濟蓬勃發展的洪流。 對內改革,對外開放。思想一旦解放,封閉國門隨之打開。 就在小崗村按下“大包干”紅手印的第二年,黨中央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創辦經濟特區,“殺出一條血路來”。當年喊出“效率就是生命”“三天建一層樓”的深圳速度,讓人真實感覺到中國要大踏步實現富強的急切! 如今的深圳,已從當年一個邊陲漁村發展成為國際上知名的創新大都市,GDP規模已與香港相當。與當年很多人通過深圳大規模“逃港”形成反差的是,現在已有越來越多香港人來深圳“圓夢”。 2018年初,國務院批復同意撤銷存在30多年的深圳特區管理線,深圳特區一體化發展迎來新的起點。“改革已更多從有形轉為無形,特區已從個別轉為普遍,標志著改革開放進入了新境界。”有觀察人士如此評點。 歷史,以這種令人感慨萬千的方式,奔涌向前。 從小崗到蕪湖,從義烏到深圳……40年來,改革開放大潮滾滾向前,一個個村莊、一家家企業、一座座城市變化了模樣。 “我們黨靠什么來振奮民心、統一思想、凝聚力量?靠什么來激發全體人民的創造精神和創造活力?靠什么來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在與資本主義競爭中贏得比較優勢?靠的就是改革開放。”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作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時如此表示。 今天的小崗,已從當初一百多人的生產隊發展成為全國十大名村,在十年前區劃調整后,小崗行政村已現轄23個村民組,有4173名村民;可耕種面積從當年的500余畝擴展到1.45萬畝,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從當年22元增長到2017年的18106元。 今天的中國,經濟總量從1978年的“世界第十”躍升為“世界第二”,從“瀕臨崩潰”變為“世界引擎”,GDP已突破80萬億元。外匯儲備當時不足2億美元,如今已達3萬多億美元,連續十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從當年電視、汽車等消費品少得可憐到如今網購消費成全球之首,高鐵、共享單車國際馳名……一個13億多人口的東方大國,譜寫出一曲氣魄宏大的壯麗史詩。 全方位深層次多領域展開,改革開放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充滿活力—— 鳳畫,鳳陽的一張名片。畫中鳳凰“九尾十八翅”,聚集百鳥之長,少一尾、一翅都不行。 “改革開放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領域的全面進步。”在鳳陽縣委書記徐廣友看來,只有“九尾十八翅”同頻共振,社會主義這只金鳳凰才能振翅高飛。 隨著中國“軟實力”的崛起,小崗人也開始挖掘自己的文化潛力。 小崗人已干起了紅色旅游,把村里僅存的一套相對完整,附帶井臺、豬圈的茅草屋,改建成“當年農家”旅游點。總投資300萬元、占地面積30畝的小崗村大包干紀念館已于2005年落成。 沈浩紀念館、村民文化廣場、百畝葡萄示范園等“紅色符號”和生態景區相結合的旅游線路,讓這個小村莊躋身國家4A級景區,每年吸引幾十萬游客來探訪“改革第一村”的新貌,汲取改革的精神。 從當年為了吃飽飯而奮斗,到今天期盼有更清新的空氣、更美的山水,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斷提升,改革發展理念也在深刻變化。 距離小崗近40公里有一座鳳凰山,明朝年間中都城就建于此山之陽,故名“鳳陽”。由于當地長期開山取石造成山體千瘡百孔,成了連鳥兒都無處落腳的荒地。 “生態還鳳陽,鳳凰重振翅。”近年來,鳳陽縣下決心停止采石行為,推進生態修復工程,把鳳凰山打造成風景觀光、休閑娛樂的生態園。 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是改革的重要一“翅”。 “80后”楊越嶺,是小崗村當時為數不多的大學生。2009年,當他毅然決然辭掉城里工作,和妻子一起回到家鄉創業時,友誼大道旁建的幼兒園已是歡聲笑語,小學里書聲瑯瑯;2013年,九年一貫制學校在小崗建起來。如今,小崗每年都有十幾個孩子考上大學,前幾年還出了博士。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如同小崗不斷拓展的改革足印,從農村到城市,從沿海到內陸,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40年來,改革開放大潮波瀾壯闊,各領域改革全方位推進,釋放出無窮的活力。 中國像一個磁場充滿吸引力,類似哈佛8位博士齊歸合肥科學島創業的事例并非個案,這種“鳳還巢”的故事幾乎每天都在上演…… “改革開放以來,在我的眼里是幾百年來中國歷史最好的一段……”1984年下海辦企業的柳傳志,在《寫給一百年后人們的信》中如此寫道。 |
相關閱讀:
- [ 02-08]紀念胡宏同志誕辰100周年:始終為了福建的改革開放大業
- [ 02-06]1億到近30億規模擴大30倍 細數40年春運八大變遷
- [ 01-29]【十九大·理論新視野】習近平為何強調“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實”
- [ 01-19]一張圖,見證改革開放!我們處在最好的時代…
- [ 01-16][網絡媒體走轉改]千龍網記者見證深圳40年“改革碩果”
- [ 01-10]解讀新規:保障自貿區改革開放措施依法順利實施
- [ 01-08]福州市人大代表為新時代福州改革開放建言獻策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