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見聞)古絲路上的守窟人:與千年文物三十載的“相守相伴” 中新社蘭州3月1日電 題:古絲路上的守窟人:與千年文物三十載的“相守相伴” 作者 徐雪 李亞龍 艾慶龍 元宵節前夕,春雪未消融,麥積山石窟的游客和信眾絡繹不絕。剛值完夜班的馬愛國,并不著急回家休假,他趕在游客入窟前,檢查了相關的安全數據。 “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的麥積山石窟位于甘肅省天水市,始建于距今約1600年的后秦,現存洞窟221個,保存有大量精美的雕塑、壁畫等,素有“東方雕塑陳列館”之美譽。 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保衛科科長馬愛國守護石窟近三十年,每年春節也是在這里度過。 1989年,馬愛國還是守護石窟的“新兵”,那時靠雙眼、雙腳和嗓子“巡邏”和傳遞信息,“總共6名安保人員,人手緊、任務重、責任大。” 處于秦嶺山脈西端的麥積山石窟,被上百公頃的松木包圍,“防火”是保護的重中之重,所以,包括馬愛國在內的安保人員還身兼護林員、消防員、哨兵的責任。 2008年汶川大地震波及影響到甘肅天水地區,麥積山石窟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為了保護文物,保衛科的年輕人在一處塔身震裂的地方守護了整整一周。 “當時山頂風很大,帳篷被刮走了好幾次,同事小雷身子單薄些,要不是抱著棵大樹,差點被風刮下山。”馬愛國說。 如今,馬愛國已步入中年,20多年來,保衛科的隊伍由原來的6名變成近60名,巡查方式也不斷“升級”——全數字化單兵巡邏系統即將投入使用,手機可實時傳輸畫面,由金屬感應器等設備組成的層層防線時刻守護著石窟的安全。 在監控室工作的“90后”姑娘南紅麗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來石窟的游客能更加愛惜這上千年的文物,文明觀賞,讓它以最美的姿態長久地展現在世人面前。(完) |
相關閱讀:
- [ 09-27]廣西北海:承載“古絲路”精髓 書寫“新絲路”篇章
- [ 04-25]甘肅敦煌陽關古道春意濃 游人體驗古絲路風情
- [ 09-02]敦煌壁畫藝術精品走進西北高校 再現古絲路神韻(圖)
- [ 01-24]國平:賦予古絲路全新內涵
- [ 12-28]古絲路 新亮點(行進中國·精彩故事)——甘肅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紀實
- [ 06-12]甘肅古絲路端午多豪情:沙漠露營 黑河賽艇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