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丨實踐是理論之源——領航(四)
2018-03-03 11:42:07??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責任編輯:林晨 王祥楠 |
分享到:
|
2014年1月,他踩著大雪,穿著軍靴,在部隊視察。2016年8月,他穿著雨鞋來到青海,考察扶貧異地搬遷。事實上,這樣的到基層深入調研,自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已經有50多次。而每逢春節,他都要看望慰問困難群眾,幾乎走遍了全國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實踐出真知。正是在一次次的實地調研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形成了一系列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人民大學教授秦宣認為,對于一個有八千萬黨員的執政黨來說,如何來推動自己的國家經濟社會不斷向前發展,能夠鞏固我們黨的執政地位,能夠實現我們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偉大目標,必須面對實踐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一個非常鮮明的特點,就是實踐性。這種理論完全是在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形成和發展的。比如說關于精準扶貧,就是在考察貧困地區過程當中提出來的。 貧富差距,是當前中國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黨的十八大設定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做到“全面”不容易。十八大召開的那一年,也就是2012年末,中國有592個貧困縣,有9800多萬貧困人口。這些人大部分都分布在老少邊窮地區。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能不能全面小康,首先要看貧困人口能不能全部脫貧。習近平總書記用腳丈量,實踐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扶貧之路。 2013年元旦前夕,剛剛就任總書記一個半月的習近平,來到河北省阜平縣調研扶貧開發工作。臨行前習近平要求,不許安排,不能導演,要“看真貧、扶真貧”。 |
相關閱讀:
- [ 03-0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亮相兩會新聞中心
- [ 03-02]人民日報文章:堅定不移的意志 始終如一的情懷
- [ 03-01]習近平同湯加國王舉行會談 兩國元首一致同意推動中湯戰略伙伴關系得到新的更大發展
- [ 03-01]中共中央舉行紀念周恩來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
- [ 03-01]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交出了怎樣一份成績單?
- [ 03-01]習近平回信勉勵浙江余姚橫坎頭村全體黨員
- [ 03-01]回顧:五年來習近平的“兩會金句”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