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記者 余曉潔)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新民6日表示,2017年3月,我國在海拔5250米的西藏阿里啟動了“阿里計劃”——全球海拔最高的原初引力波觀測站建設。項目進展順利,一期觀測倉主體工程基本完工。 “‘阿里計劃’將于2020年開始觀測,2022年出成果。我們希望給出一張北天區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極化最好的天圖。”這位“阿里計劃”首席科學家說,原初引力波是宇宙開端產生的引力波,蘊含著宇宙起源的奧秘。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強化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張新民說,在基礎研究領域,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是人類認識自然的一個永恒的主題。我國“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在基礎前沿科學領域把宇宙演化列為重點突破之首。 過去10余年間,宇宙學研究步入精確宇宙學時代。2017年諾貝爾獎物理學獎頒給LIGO科學合作組織的3位主要成員雷納·韋斯、巴里·巴瑞希和吉普·索恩。“‘阿里計劃’會成為中國科學一個非常漂亮的典范。中國利用西藏獨特的地理條件,建造一臺國際共享的設備,全世界都應該知道中國在做這樣的事。”雷納·韋斯今年初訪華時說。 阿里的地理條件獨特在哪?張新民介紹,這里海拔高、大氣稀薄、水汽含量低,又處于中緯度,觀測天區大,并且具有較完整的基礎設施,是北半球最好的原初引力波觀測臺址。“過去我們在引力波、宇宙學研究領域沒有與大國地位相稱的原創成果,主要是因為欠缺相應的研究基地和實驗觀測設備。”張新民說。 探測原初引力波的意義何在?張新民認為,原初引力波不同于黑洞、中子星并合產生的引力波,探測到它,是從另一方面檢驗愛因斯坦引力理論,更重要的是驗證宇宙起源和演化模型,如暴脹、反彈、循環等。 目前我國引力波探測天地“兩路并進”:太空探測引力波,包括中科院提出的“太極計劃”和由中山大學領銜的“天琴計劃”;地面探測引力波,包括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導的“阿里計劃”探測原初引力波和國家天文臺主持的貴州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項目通過脈沖星計時陣探測引力波。 |
相關閱讀:
- [ 02-22]紐約市多個觀測點創下2月氣溫歷史新高
- [ 01-25]在深海連續觀測379天 創多項紀錄的錨系經歷了什么
- [ 01-18]日本成功發射一顆地球觀測衛星
- [ 11-21]中國成功發射吉林一號視頻04、05、06星(圖)
- [ 11-01]中國南極巡天望遠鏡首次實現越冬觀測
- [ 10-30]美科學家稱首次觀測到太陽系外小行星“造訪”
- [ 10-23]強臺風帶來冷空氣 北海道札幌觀測到今冬初雪
- [ 10-13]堅守崗位迎盛會堅定信心向未來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