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著名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的子女14日說,霍金當天在英國劍橋的家中去世,享年76歲。 由于患運動神經元病,霍金肌肉萎縮,一生中大部分時間困在輪椅內,但他以非凡的智慧和毅力,在黑洞和宇宙學等研究領域取得成就,是當代最杰出的科學家之一。 霍金1942年1月8日在英國牛津出生。他的父母曾就讀于牛津大學,母親學習哲學、政治和經濟學,父親學習醫學,后來任職于英國國家醫學研究院。 霍金在倫敦和圣奧爾本斯長大,逐漸在科學課程中展現天賦。17歲時,霍金進入牛津大學,3年后獲得自然科學一等榮譽學士學位,隨后進入劍橋大學從事宇宙學和廣義相對論等領域的研究。24歲時,霍金在劍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及研究員職務。 在牛津大學時,霍金活潑風趣,是賽艇隊的舵手、喜歡冒險。然而,21歲時,他被診斷患一種罕見的運動神經元病,被醫生告知生命僅剩兩至三年。霍金一度消沉,好在病情惡化較醫生預計緩慢。在劍橋大學深造時,他在走路有困難、說話不清楚的情況下,堅持研究、名聲漸起。 1973年,霍金31歲,提出黑洞發出輻射、最終消逝的理論預言,次年在《自然》雜志發表。后來人們把上述理論命名為“霍金輻射”。 1974年,霍金成為英國皇家學會最年輕會員之一。1979年,霍金由劍橋大學委任為盧卡斯數學講習教授,同一職位曾由物理學家艾薩克·牛頓擔任。 1985年,43歲的霍金因肺炎接受氣管切開術,喪失說話能力,只能靠特制的聲音合成裝置實現語言表達。1988年,霍金發行著作《時間簡史》,試圖向大眾解釋基本的宇宙理論。這本書全球銷售量逾千萬冊,也因內容深奧被稱為“讀不下去的最暢銷書”。 在科學研究方面,霍金結合廣義相對論和量子論,以探求宇宙的起源和本質,提出了他的宇宙理論。 個人生活方面,霍金有過兩段婚史,都以離婚告終。他與第一任妻子簡·懷爾德育有3名子女,晚年時兩人關系改善。 在2013年發行的回憶錄中,霍金說,當年被診斷患病時,“我以為我的人生結束了,我永遠不會發揮出我覺得自己擁有的潛能。但現在,過去了50年,我可以安靜地對自己的生活感到滿足。”(吳寶澍)(新華社專特稿) |
相關閱讀:
- [ 03-14]霍金“時間簡史”拉上帷幕 留下哪些理論遺產?
- [ 03-14]霍金曾坦言:希望在外太空死去 支持“安樂死”
- [ 03-14]霍金逝世享年76歲 被譽為愛因斯坦后最杰出理論物理學家
- [ 03-14]史蒂芬·霍金去世
- [ 03-14]霍金為何與諾獎無緣?或因“黑洞”理論難求證
- [ 03-14]史蒂芬·霍金去世,他的這些經典語錄你聽過嗎?
- [ 03-14]霍金為什么偉大? 科普影響力無人能及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