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出招大學生就業創業可獲這些補貼 記者了解到,除了國家層面,地方層面也出臺了政策、措施,為高校畢業生就業“保駕護航”。 例如,浙江去年制定出臺了《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做好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就業創業工作的實施意見》。 《意見》明確,社會組織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同等享受企業吸納就業扶持政策,科研單位吸納高校畢業生參與研究的按規定將社會保險補貼納入勞務費列支,以及推薦高校畢業生到國際組織實習任職。 近日,海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會同省財政廳修訂出臺了《海南省就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 《辦法》提出了為勞動者提供創業補貼,補貼對象為首次創辦企業或從事個體經營,且所創企業或個體工商戶自工商注冊登記之日起,正常運營1年以上的離校3年內高校畢業生(含技師學院高級技工班、預備技師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職業教育類畢業生)和就業困難人員。補貼標準按每個法人6000元給予一次性補貼。 同時,對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的小微企業或社會組織,與補貼對象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履行合同滿1年后,按每招用1人給予一次性獎勵1000元。 北京本月則啟動了“2018年北京地區畢業生就業服務月暨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進校園活動”。活動期間將舉辦86場就業招聘會,主要面向2018年北京地區的高校畢業生,屆時將有4000余家用人單位參加招聘,提供就業崗位4萬余個。 另外,不少地區對于寒門子弟也有明確的幫扶政策。 例如,海南規定,貧困家庭成員、隨軍家屬、退役大學畢業生士兵等七類人員可享受職業培訓補貼等政策。 大連明確,在大連高校2018年度應屆畢業有求職創業意愿且積極求職創業的低保家庭、貧困殘疾人家庭、建檔立卡貧困家庭中的高校畢業生和特困、殘疾及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高校畢業生,可申請每人1000元的一次性高校畢業生求職創業補貼。 二三線城市頻拋橄欖枝人才爭奪愈發激烈 一方面,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另一方面,二三線城市對人才的爭奪也愈發激烈。不少城市紛紛拋出包括降低落戶門檻、購房優惠等極具誘惑力的橄欖枝,以期留住人才。 例如,成都去年拋出的“蓉漂”計劃推行“先落戶后就業”。按照這一政策,具有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青年人才,以及在同一用人單位工作兩年及以上的技能人才,均可申請辦理落戶手續。 成都還為“蓉漂”安居問題提出了人才公寓、產業新城配套租賃住房和用人單位自建倒班房等多種方式和途徑的解決方案。為方便外地來蓉應聘的應屆畢業生,該市還設置了20余個7天以內免費入住的青年人才驛站。 長沙則對到當地工作的博士、碩士、本科等全日制高校畢業生,兩年內分別發放每年1.5萬元、1萬元、0.6萬元租房和生活補貼;博士、碩士畢業生在長沙工作并首次購房的,分別給予6萬元、3萬元購房補貼。 鄭州此前推出了“智匯鄭州”人才新政。按照相關政策,2017年1月1日后畢業、在鄭州市域內落戶、繳納社會保險滿3個月并符合“智匯鄭州”人才政策規定條件的青年人才,均可申請生活補貼。 其中,新引進落戶的博士、35歲以下的碩士研究生、本科畢業生和技工院校預備技師(技師),3年內按每人每月1500元、1000元、500元的標準發放生活補貼;落戶后暫未就業或創業的,按上述標準發放6個月的生活補貼。 南京則為外地高校畢業生提供了面試補貼。按照規定,符合相應條件的外地來寧高校畢業生,可申請一次性面試補貼,標準為每人1000元。 去年,武漢市正式公布了涵蓋安居落戶、促進就業、支持創業、高效服務等領域的9項政策措施,支持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確保實現“5年留住100萬大學生”目標。(張尼) ? |
相關閱讀:
- [ 03-17]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談會召開
- [ 03-16]陳寶生:“雙一流”建設給中西部高校打開一扇門
- [ 03-16]《上海市高等教育促進條例》實施 促進地方高校分類發展
- [ 03-13]【2018兩會·改革新征程】今年高校畢業生超800萬 帶來的也是發展動力
- [ 03-13]人大代表羅勝聯談"雙一流"建設:中西部高校應發展優勢特色專業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