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在中老年人社會活動的參與和組織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中老年人最常參與的旅游、運動健身和廣場舞活動的組織過程中,微信是最主要的聯絡方式。對于廣場舞、唱歌和運動健身這些組織性較強、人員較為固定、所在地又相對集中的活動來說,微信聯絡的方式最為常見,分別有69.4%、61.9%和59.5%的中老年人選擇;其次是電話聯絡;面對面溝通也占有一定比例。在社區類的集體活動以及書法繪畫和讀書寫作等交流活動中,電話聯絡的比例稍高于微信。旅游的聯絡和組織主要依靠微信,67.2%的中老年人選擇此項。(見圖2) 中老年人對不同類型的微信文章有不同的喜好,深得大多數中老年人喜歡的是養生保健類和生活常識類文章,分別有74.9%和72.8%的中老年人平時喜歡在微信上瀏覽。此外,也有較高比例中老年人喜歡瀏覽時事新聞、政府政策、旅游和情感類文章。多數受訪者表示在閱讀文章后會轉發,還會根據文章內容,有選擇地轉發給不同社交圈內的人,將轉發文章變為一種社交方式。 中等收入及以上、有經濟自主性的中老年人互聯網受騙比例更高 如果將受騙廣泛定義為詐取錢財、欺騙感情、傳播謠言、虛假宣傳等多方面,表示在互聯網上當受騙過(或者疑似上當受騙過)的中老年人比例高達67.3%。被騙的主要渠道是朋友圈(69.1%)、微信群(58.5%)以及微信好友(45.6%)。受騙的信息類型主要是免費領紅包(60.3%)、贈送手機流量(52.3%)和優惠打折團購商品(48.6%)。 中老年人發覺受騙之后尋求幫助的比例較低。有68.3%的中老年人表示“不尋求幫助,當經驗教訓”,67.2%選擇“告訴家人朋友以防再次受騙”,只有25.9%和17.9%會選擇向子女和朋友求助,而表示選擇報警求助的僅有0.6%。可見,中老年人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需要強化。 被騙的中老年人中很大一部分社會經濟地位較高并具有經濟自主性。在有被騙經歷的中老年人中,受教育程度集中在初中和高中學歷,分別為39.4%和37.7%;中等收入和高收入中老年人居多,分別占67.1%和24.3%。從經濟自主性來看,有受騙經歷的中老年人中有41.1%表示家里的重大支出由自己決定,37.5%的中老年人表示是共同協商決定,僅有16%和5.4%的中老年人表示是由配偶等其他人支配。 |
相關閱讀:
- [ 03-21]【中國夢·踐行者】兩會落下帷幕,聽聽這些代表委員的“互聯網+”小目標
- [ 03-20]李克強:趨利避害 對“互聯網+”采取包容審慎監管方式
- [ 03-17]最高法:重大案件流程信息可通過互聯網向公眾公開
- [ 03-03]中國互聯網域名體系進行調整:設置“類別域名”9個
- [ 02-23]移動互聯網時代有何新年味?
- [ 02-22]五類虛假違法互聯網廣告將被重點整治
- [ 02-21]五類虛假違法互聯網廣告將被重點整治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