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思海:中美貿易戰,終局大推演
2018-04-04 21:13:07??來源:政經縱橫談 責任編輯:林晨 房小奇 |
分享到:
|
這是一場避無可避的貿易戰。 它也是一場遲到的、經濟質變渡劫禮。 今天凌晨,美國公布500億美元的對華加征關稅清單。中美貿易戰升級得到確認,人們關注的是,它將如何演進? 任何趨勢,都先見于微末,中美貿易戰的未來,也是如此。 其實,今天美國公布的關稅清單里,就有兩個微末的細節,可以看作是中美貿易戰走向的趨勢之先。 1 第一個細節是總價值500億美元,而3月23日,特朗普提到的是:最多600億美元。可見,不是頂級覆蓋,原因或是中國的強硬姿態,或是確實難找更多產品來打。 第二個細節,是清單公布時間,選擇在美股收盤后。這是不想影響當天股市的意思。上次簽署總統令,是在美股開市時,結果道指大跌3%,1萬多億美元的市值蒸發。 細節雖小,但卻反應了這場貿易戰,對美國的兩個不可承受之重,它們才是左右這場貿易戰進程的最底層因素。理解了這兩個趨勢之先,中美貿易戰的終局,也就不難推演。 2 二戰以來,美國打了無數的貿易戰,若從感受上來分,有兩種,一是舒服的,一是痛苦的。 上個世紀70年代打西歐,90年代打日本,這兩場貿易戰,都是舒服的,越打越舒服。 為什么會越打越舒服?有兩個原因。 第一,體量碾壓對方。美國當時人口近3億,德國、法國、日本等國家,人口頂多1億。市場小,縱深淺,小池塘受不了大風浪。它們的市場規模以及抗壓能力,與美國根本不在一個檔次。 美國動個手指,西歐日本就得舉起雙臂,所以,美國打貿易戰,沒有負擔,今天動個指頭,明天動個指頭,西歐日本就忙壞了,無法承受,只好選擇屈服讓步。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點,美歐貿易戰,美日貿易戰,打的都是當時自己需要保護的支柱產業,鋼鐵、汽車、農產品等等。是“你多我就少,你輸我就贏”的關系。比如,提升汽車關稅,通用公司立即就受益了;提升鋼鐵關稅,美國鋼鐵公司立馬就受益了。 所以,美國一開打,國內就先得到好處,股市表現就好,財富效應就上來,民意就支持,政治上得分。所以歷任美國總統,都要打打貿易戰,貿易戰簡直是受歡迎總統的標配。 打的苦的也有,歐盟成立之后,人口規模一下子就超過美國,GDP也與美國相當。所以2002年,小布什與歐盟再打鋼鐵戰的時候,美國股市就遭遇了30%的下跌,歐洲股市也跌的差不多。兩敗俱傷,最后趕緊不打了,收工! 小布什之所以被看作是失敗總統,貿易戰打壞了美股也是個原因。 |
相關閱讀:
- [ 03-31]貿易戰無法解決中美貿易失衡問題
- [ 03-30]談中美兩軍關系、批“精日”現象 國防部回應熱點
- [ 03-30]經濟觀察:中美貿易摩擦何解?中國明確三大立場
- [ 03-27]中美貿易逆差從何而來
- [ 03-08]王毅:中美可以有競爭,不必做對手,更需當伙伴
- [ 03-08]王毅:中美可以有競爭,不必做對手,更需當伙伴
- [ 02-12]中美經貿宜“登高望遠”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