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思海:中美貿易戰,終局大推演
2018-04-04 21:13:07??來源:政經縱橫談 責任編輯:林晨 房小奇 |
分享到:
|
5 為了減少中國1000億美元的順差,美國的代價,可能是損失12萬億美元的市值。這還是只是股市,而股市則有可能進一步觸發美國的地產下跌。 那么,中國呢?股市會不會大跌,房市會不會崩盤?其實,這也是考察中國抗壓能力的重要因素。 我的感覺是,只要做好防范金融風險的工作,可能性很小。 首先看A股,相對于美股高高在上,A股位置要舒服很多。進可攻慢牛,退可守震蕩。未來起碼一年,是一個區間震蕩行情,中美貿易戰如果劇烈升級的話,也不過是讓這個區間稍微大一點而已。 再看房地產。這方面有利的因素是,房地產早在一年多前,就進入了穩控慢壓的通道,目前一二線的成交量比較小,三四線放大,限制投機性交易。意味著那些進入一二線房市的投機資金,暫時出不來。 而投機性交易的鎖定,也會限制銀行的信用貨幣創造,直白的說,就是市場印的錢少了。我們貸款買房,其實也在創造信用貨幣的,買一套房子,貸款500萬,就等于你和銀行一起創造了500萬的信用貨幣。經過一年多的鎖定,風險化解了不少。 若房價因為中美貿易戰,而小幅下跌的話,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它有利于中國實體經濟的發展,有利于中國經濟的創新。 最近一二線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杭州、西安等各地,都出臺了各種搶人才的政策,就是這樣一種轉型的體現。搶人才,就是要搶產業創新的先機,來部分代替房地產的經濟拉動。 可見,從資本市場對貿易戰的承受能力方面來說,中方不輸于美。至于產業鏈條,美國可以找替代中國的,中國自然也可以找替代美國的。 更好的情況是自己造,大飛機,芯片,生物科技等等,這些都搞好了,盛世就是你! 屆時,簡單一個貿易結算,只用人民幣的政策,就可以化解美國所有手段。美國打貿易戰,說到底還是為了美元霸權,不用美元,是最干凈的釜底抽薪。 6 梳理了這些,就不難理解,這次美國關稅清單的兩個小細節,看似可以忽略,其實非常重要。沿著這兩個細節,一路順下來,中美貿易戰的終局推演,也就不難勾畫了: 第一季,中美相互測試,看誰更不怕疼。美國開出清單后,中方也會開出清單。然后各自進入一個公示期,實際上是看各自市場的反應,以及對方的反應。 第二季,相互來一點制裁也是大概率,然后再一起談談,再交換一些籌碼。與此同時,匯率、資本市場上,也會進行一些交鋒,中方可能會嘗試一下對美國國債的操作,人民幣匯率方面不妨也有一些動作。 地緣政治上,也會試一下應手。因為,貿易戰從來就不是貿易戰那么簡單,它是金融戰,是大國利益的角力,是現有秩序的存續或變更,是對未來走向的發言權。 作為當今世界上最互補,也是能相互摧毀的兩個大國,相信雙方都不會傻到,相互傷害到無限。 貿易戰最終會局限在一些中小規模的互懟上,打打談談,最后相互給對方留出一定的邊界。 美國曾經對蘇聯搞過一種“戰爭邊緣”政策,就是“走到戰爭邊緣,又不卷入戰爭”。中美當然不是美蘇那種對立關系,不過在貿易關系上,今后2年左右,倒有可能是種”貿易大戰邊緣“模式,小打、中打會有,但大打難,直到美國主動放棄的那一天。 7 當然,任何事情都有意外,其實從中國各種防范金融風險的準備與決心來看,中方也做好了意外的準備(還有之前的亞投行、一帶一路、人民幣跨境結算系統,原油期貨,其實說到底也是為意外做準備)。 但這個意外,恐怕最不能承受的,就是今天這個世界秩序最大的受益者,美國自身。 一旦中美滑向大規模貿易戰,全球的亂局,將會來臨,貿易戰很大概率會演變成,全球地緣政經的大重組,美元全球體系將遭遇急速撕裂危機。 這樣的終局,將意味著十萬億美元級別的、美國鑄幣與金融收割特權的消滅,這是華爾街絕不愿意看到的未來。 所以,一個可控的終局,是最大的概率。把控好這個大勢,改革突破自身,就能迎來最好的逆襲時機。 國家如此,個人也一樣。 |
相關閱讀:
- [ 03-31]貿易戰無法解決中美貿易失衡問題
- [ 03-30]談中美兩軍關系、批“精日”現象 國防部回應熱點
- [ 03-30]經濟觀察:中美貿易摩擦何解?中國明確三大立場
- [ 03-27]中美貿易逆差從何而來
- [ 03-08]王毅:中美可以有競爭,不必做對手,更需當伙伴
- [ 03-08]王毅:中美可以有競爭,不必做對手,更需當伙伴
- [ 02-12]中美經貿宜“登高望遠”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