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機器人并非是簡單地取代人,而是要響應環境、要靈活、要與人合作。”王天然說。 對此,“工業4.0之父”沃爾夫岡·瓦爾斯特曾指出,人工智能是工業4.0的驅動力,很多人認為工業4.0就是無人化生產,事實是即使在未來十年里,其要實現的也不是無人生產,而是組合性的生產。 確實,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公司杜品圣博士表示,人工智能是按照人的功能,如模擬人的眼睛、耳朵、大腦等機能進行開發研究,從而助力制造業發展。“并非此前人們擔心的機器換人、工廠無人、智能造人,而是機器助人、工廠要人、智能學人。” 機器人精度、柔順性亟待突破 足球場上,一個機器人摔倒了,兩條腿弓著,腰使勁往上仰,企圖爬起來,感覺像兩三歲的孩子摔倒一樣。“好費勁啊,還能這樣站起來。”邊上有小朋友說,這是記者在開幕式上看到的情景。 “這就說明機器人的柔順性還不夠,其關節不像人的關節那樣靈活,人手一個簡單的撐地動作,對機器人都是極大的考驗。”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南寧說。 確實,在中科院自動化所研究員喬紅看來,目前,高精度是機器人需要突破的關鍵技術之一,很多工業級裝備標準已經將誤差控制在0.02—0.04毫米內,但在一些要求極高的操作中,精度仍然不夠。為此,喬紅提出“環境吸引域”的概念,將機器人的系統映射到另外一個空間,約束對系統形成了廣泛存在的“吸引域”,利用存在條件以及相應的依賴吸引域實現高精度計算。 “再就是高柔順性。”喬紅說,由于柔順性操作沒有解決,我國3C制造業(計算機制造、通信設備制造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2016年收入達9.84萬億元,仍以女工裝配為主;2017年3C行業機器人密度僅為11臺/萬人。 因此,喬紅認為,未來的機器人應具備速度更快、精度更高、強度更大、可靠性更強、安全性更好、人機更融合等特點,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心靈手巧”,中國一定要抓住這個機遇。 |
相關閱讀:
- [ 04-10]20款掃地機器人比較試驗:清潔率最高93% 最低29%
- [ 04-10]中消協:掃地機器人清潔率差異大 噪音普遍偏高
- [ 04-02]護理工作又忙又累?日本推進研發護理機器人減負
- [ 03-29]連江縣市民服務中心啟用 政務服務機器人幫你辦事
- [ 03-29]機器人教學?對學生有無盡耐心還會跳江南style
- [ 03-10]福建第一例機器人做骨科手術 病人風險大大降低
- [ 03-07]機器人加州快餐店做漢堡 每小時烤150個肉餅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