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震后新建的寧強縣天津高級中學全貌(4月24日無人機拍攝)。寧強縣天津高級中學占地208畝、總建筑面積6.6萬平方米,目前在校學生5000余人。汶川地震10周年前夕,記者走進當年受災嚴重的陜西省寧強縣,一個現代化的宜居城鎮初具規模?!白钇恋氖敲窬?,最堅固的是學校,最現代的是醫院,最滿意的是群眾”,這是當地群眾對寧強災后重建的共同評價。近年來,對口援建的天津市發動社會各界力量,各行各業全方位、點對點支援幫扶。陸續建成寧強縣天津醫院、寧強縣天津高級中學、縣城中心敬老院、燕子砭鎮東麗村等項目。震后10年,全縣新建災后安置點113個,2.3萬戶城鄉居民住上了新房。10年來,寧強重建學校66所,全面實施了13年免費教育,榮獲“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稱號;全縣醫療機構建筑面積由2008年的4.2萬平方米增加到10.5萬平方米,新建了268個村衛生室,城鄉醫療救助實現全覆蓋,建立了分級診療制度,縣、鎮、村醫療一體化初步形成。如今,寧強縣城鄉生產功能、生活功能、生態功能齊備,城鄉面貌煥然一新。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俯瞰寧強縣城(4月23日無人機拍攝)。寧強縣城建成區由2008年的5.2平方公里增加到目前的8平方公里,一個宜居山水園林縣城鑲嵌在漢江之源。汶川地震10周年前夕,記者走進當年受災嚴重的陜西省寧強縣,一個現代化的宜居城鎮初具規模。“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堅固的是學校,最現代的是醫院,最滿意的是群眾”,這是當地群眾對寧強災后重建的共同評價。近年來,對口援建的天津市發動社會各界力量,各行各業全方位、點對點支援幫扶。陸續建成寧強縣天津醫院、寧強縣天津高級中學、縣城中心敬老院、燕子砭鎮東麗村等項目。震后10年,全縣新建災后安置點113個,2.3萬戶城鄉居民住上了新房。10年來,寧強重建學校66所,全面實施了13年免費教育,榮獲“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稱號;全縣醫療機構建筑面積由2008年的4.2萬平方米增加到10.5萬平方米,新建了268個村衛生室,城鄉醫療救助實現全覆蓋,建立了分級診療制度,縣、鎮、村醫療一體化初步形成。如今,寧強縣城鄉生產功能、生活功能、生態功能齊備,城鄉面貌煥然一新。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4月24日,寧強縣天津醫院重病監護室護士李海萍在護理重癥病人。重建后的寧強縣天津醫院擁有先進的醫療設備及信息化管理系統,2017年門診量達到20.1萬人次,有效解決了山區群眾看病難問題。汶川地震10周年前夕,記者走進當年受災嚴重的陜西省寧強縣,一個現代化的宜居城鎮初具規模?!白钇恋氖敲窬?,最堅固的是學校,最現代的是醫院,最滿意的是群眾”,這是當地群眾對寧強災后重建的共同評價。近年來,對口援建的天津市發動社會各界力量,各行各業全方位、點對點支援幫扶。陸續建成寧強縣天津醫院、寧強縣天津高級中學、縣城中心敬老院、燕子砭鎮東麗村等項目。震后10年,全縣新建災后安置點113個,2.3萬戶城鄉居民住上了新房。10年來,寧強重建學校66所,全面實施了13年免費教育,榮獲“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稱號;全縣醫療機構建筑面積由2008年的4.2萬平方米增加到10.5萬平方米,新建了268個村衛生室,城鄉醫療救助實現全覆蓋,建立了分級診療制度,縣、鎮、村醫療一體化初步形成。如今,寧強縣城鄉生產功能、生活功能、生態功能齊備,城鄉面貌煥然一新。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4月24日,寧強縣天津高級中學高一班學生在上課。汶川地震10周年前夕,記者走進當年受災嚴重的陜西省寧強縣,一個現代化的宜居城鎮初具規模?!白钇恋氖敲窬樱顖怨痰氖菍W校,最現代的是醫院,最滿意的是群眾”,這是當地群眾對寧強災后重建的共同評價。近年來,對口援建的天津市發動社會各界力量,各行各業全方位、點對點支援幫扶。陸續建成寧強縣天津醫院、寧強縣天津高級中學、縣城中心敬老院、燕子砭鎮東麗村等項目。震后10年,全縣新建災后安置點113個,2.3萬戶城鄉居民住上了新房。10年來,寧強重建學校66所,全面實施了13年免費教育,榮獲“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稱號;全縣醫療機構建筑面積由2008年的4.2萬平方米增加到10.5萬平方米,新建了268個村衛生室,城鄉醫療救助實現全覆蓋,建立了分級診療制度,縣、鎮、村醫療一體化初步形成。如今,寧強縣城鄉生產功能、生活功能、生態功能齊備,城鄉面貌煥然一新。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4月24日,62歲的寧強縣燕子砭鎮東麗村村民周文生(右)對幫扶的鎮干部說:“我和老伴兩個人興種的3畝多天麻零代種,年收入能達到10萬元”。地震后周文生夫妻從高山上低矮的土坯房搬遷到山下的安置新居后,居住條件大為改觀。汶川地震10周年前夕,記者走進當年受災嚴重的陜西省寧強縣,一個現代化的宜居城鎮初具規模。“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堅固的是學校,最現代的是醫院,最滿意的是群眾”,這是當地群眾對寧強災后重建的共同評價。近年來,對口援建的天津市發動社會各界力量,各行各業全方位、點對點支援幫扶。陸續建成寧強縣天津醫院、寧強縣天津高級中學、縣城中心敬老院、燕子砭鎮東麗村等項目。震后10年,全縣新建災后安置點113個,2.3萬戶城鄉居民住上了新房。10年來,寧強重建學校66所,全面實施了13年免費教育,榮獲“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稱號;全縣醫療機構建筑面積由2008年的4.2萬平方米增加到10.5萬平方米,新建了268個村衛生室,城鄉醫療救助實現全覆蓋,建立了分級診療制度,縣、鎮、村醫療一體化初步形成。如今,寧強縣城鄉生產功能、生活功能、生態功能齊備,城鄉面貌煥然一新。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寧強縣青木川鎮輔仁中學全貌(4月24日無人機拍攝)。汶川地震時,該校部分校舍垮塌,嚴重影響教學。十年來,校園得到了修繕加固和擴建。汶川地震10周年前夕,記者走進當年受災嚴重的陜西省寧強縣,一個現代化的宜居城鎮初具規模?!白钇恋氖敲窬樱顖怨痰氖菍W校,最現代的是醫院,最滿意的是群眾”,這是當地群眾對寧強災后重建的共同評價。近年來,對口援建的天津市發動社會各界力量,各行各業全方位、點對點支援幫扶。陸續建成寧強縣天津醫院、寧強縣天津高級中學、縣城中心敬老院、燕子砭鎮東麗村等項目。震后10年,全縣新建災后安置點113個,2.3萬戶城鄉居民住上了新房。10年來,寧強重建學校66所,全面實施了13年免費教育,榮獲“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稱號;全縣醫療機構建筑面積由2008年的4.2萬平方米增加到10.5萬平方米,新建了268個村衛生室,城鄉醫療救助實現全覆蓋,建立了分級診療制度,縣、鎮、村醫療一體化初步形成。如今,寧強縣城鄉生產功能、生活功能、生態功能齊備,城鄉面貌煥然一新。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4月24日,寧強縣青木川鎮輔仁中學的學生們在上課。汶川地震時,該校部分校舍垮塌,嚴重影響教學。十年來,校園得到了修繕加固和擴建。汶川地震10周年前夕,記者走進當年受災嚴重的陜西省寧強縣,一個現代化的宜居城鎮初具規模?!白钇恋氖敲窬?,最堅固的是學校,最現代的是醫院,最滿意的是群眾”,這是當地群眾對寧強災后重建的共同評價。近年來,對口援建的天津市發動社會各界力量,各行各業全方位、點對點支援幫扶。陸續建成寧強縣天津醫院、寧強縣天津高級中學、縣城中心敬老院、燕子砭鎮東麗村等項目。震后10年,全縣新建災后安置點113個,2.3萬戶城鄉居民住上了新房。10年來,寧強重建學校66所,全面實施了13年免費教育,榮獲“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稱號;全縣醫療機構建筑面積由2008年的4.2萬平方米增加到10.5萬平方米,新建了268個村衛生室,城鄉醫療救助實現全覆蓋,建立了分級診療制度,縣、鎮、村醫療一體化初步形成。如今,寧強縣城鄉生產功能、生活功能、生態功能齊備,城鄉面貌煥然一新。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4月24日,寧強縣天津醫院重病監護室護士長孟君麗(左一)帶領責任護士進行床頭交接班。重建后的寧強縣天津醫院擁有先進的醫療設備及信息化管理系統,2017年門診量達到20.1萬人次,有效解決了山區群眾看病難問題。汶川地震10周年前夕,記者走進當年受災嚴重的陜西省寧強縣,一個現代化的宜居城鎮初具規模。“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堅固的是學校,最現代的是醫院,最滿意的是群眾”,這是當地群眾對寧強災后重建的共同評價。近年來,對口援建的天津市發動社會各界力量,各行各業全方位、點對點支援幫扶。陸續建成寧強縣天津醫院、寧強縣天津高級中學、縣城中心敬老院、燕子砭鎮東麗村等項目。震后10年,全縣新建災后安置點113個,2.3萬戶城鄉居民住上了新房。10年來,寧強重建學校66所,全面實施了13年免費教育,榮獲“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稱號;全縣醫療機構建筑面積由2008年的4.2萬平方米增加到10.5萬平方米,新建了268個村衛生室,城鄉醫療救助實現全覆蓋,建立了分級診療制度,縣、鎮、村醫療一體化初步形成。如今,寧強縣城鄉生產功能、生活功能、生態功能齊備,城鄉面貌煥然一新。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震后新建的寧強縣天津醫院全貌(4月24日無人機拍攝)。天津市投入在該醫院建設中,援建資金1.67億元,服務人口達50萬人以上,使其成為一所集醫療、科研、教學、康復于一體的綜合性醫院。汶川地震10周年前夕,記者走進當年受災嚴重的陜西省寧強縣,一個現代化的宜居城鎮初具規模?!白钇恋氖敲窬樱顖怨痰氖菍W校,最現代的是醫院,最滿意的是群眾”,這是當地群眾對寧強災后重建的共同評價。近年來,對口援建的天津市發動社會各界力量,各行各業全方位、點對點支援幫扶。陸續建成寧強縣天津醫院、寧強縣天津高級中學、縣城中心敬老院、燕子砭鎮東麗村等項目。震后10年,全縣新建災后安置點113個,2.3萬戶城鄉居民住上了新房。10年來,寧強重建學校66所,全面實施了13年免費教育,榮獲“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稱號;全縣醫療機構建筑面積由2008年的4.2萬平方米增加到10.5萬平方米,新建了268個村衛生室,城鄉醫療救助實現全覆蓋,建立了分級診療制度,縣、鎮、村醫療一體化初步形成。如今,寧強縣城鄉生產功能、生活功能、生態功能齊備,城鄉面貌煥然一新。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天津市援建的寧強縣燕子砭鎮東麗村全貌(4月24日無人機拍攝)。燕子砭鎮東麗村曾經是陜西省最大的地震災后移民搬遷集中安置點。汶川地震10周年前夕,記者走進當年受災嚴重的陜西省寧強縣,一個現代化的宜居城鎮初具規模?!白钇恋氖敲窬?,最堅固的是學校,最現代的是醫院,最滿意的是群眾”,這是當地群眾對寧強災后重建的共同評價。近年來,對口援建的天津市發動社會各界力量,各行各業全方位、點對點支援幫扶。陸續建成寧強縣天津醫院、寧強縣天津高級中學、縣城中心敬老院、燕子砭鎮東麗村等項目。震后10年,全縣新建災后安置點113個,2.3萬戶城鄉居民住上了新房。10年來,寧強重建學校66所,全面實施了13年免費教育,榮獲“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稱號;全縣醫療機構建筑面積由2008年的4.2萬平方米增加到10.5萬平方米,新建了268個村衛生室,城鄉醫療救助實現全覆蓋,建立了分級診療制度,縣、鎮、村醫療一體化初步形成。如今,寧強縣城鄉生產功能、生活功能、生態功能齊備,城鄉面貌煥然一新。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寧強縣青木川古鎮全貌(4月24日無人機拍攝)。十年來青木川一邊建設一邊大量發展旅游,取得明顯成效。2017年,青木川景區累計接待162萬人,目前有餐飲、住宿、旅游商品等各類經營戶260家。汶川地震10周年前夕,記者走進當年受災嚴重的陜西省寧強縣,一個現代化的宜居城鎮初具規模。“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堅固的是學校,最現代的是醫院,最滿意的是群眾”,這是當地群眾對寧強災后重建的共同評價。近年來,對口援建的天津市發動社會各界力量,各行各業全方位、點對點支援幫扶。陸續建成寧強縣天津醫院、寧強縣天津高級中學、縣城中心敬老院、燕子砭鎮東麗村等項目。震后10年,全縣新建災后安置點113個,2.3萬戶城鄉居民住上了新房。10年來,寧強重建學校66所,全面實施了13年免費教育,榮獲“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稱號;全縣醫療機構建筑面積由2008年的4.2萬平方米增加到10.5萬平方米,新建了268個村衛生室,城鄉醫療救助實現全覆蓋,建立了分級診療制度,縣、鎮、村醫療一體化初步形成。如今,寧強縣城鄉生產功能、生活功能、生態功能齊備,城鄉面貌煥然一新。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一列動車從寧強縣高寨子鎮駛過(2017年11月30日攝)。災后重建,寧強縣把基礎設施作為基礎性、先導性重建工程來抓,西成高鐵的開通方便了當地人的出行。汶川地震10周年前夕,記者走進當年受災嚴重的陜西省寧強縣,一個現代化的宜居城鎮初具規模?!白钇恋氖敲窬樱顖怨痰氖菍W校,最現代的是醫院,最滿意的是群眾”,這是當地群眾對寧強災后重建的共同評價。近年來,對口援建的天津市發動社會各界力量,各行各業全方位、點對點支援幫扶。陸續建成寧強縣天津醫院、寧強縣天津高級中學、縣城中心敬老院、燕子砭鎮東麗村等項目。震后10年,全縣新建災后安置點113個,2.3萬戶城鄉居民住上了新房。10年來,寧強重建學校66所,全面實施了13年免費教育,榮獲“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稱號;全縣醫療機構建筑面積由2008年的4.2萬平方米增加到10.5萬平方米,新建了268個村衛生室,城鄉醫療救助實現全覆蓋,建立了分級診療制度,縣、鎮、村醫療一體化初步形成。如今,寧強縣城鄉生產功能、生活功能、生態功能齊備,城鄉面貌煥然一新。新華社發(黎德華 攝)

游人在寧強縣青木川古鎮游覽(4月5日攝)。2017年,寧強縣全年接待游客394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20.7億元。汶川地震10周年前夕,記者走進當年受災嚴重的陜西省寧強縣,一個現代化的宜居城鎮初具規模?!白钇恋氖敲窬?,最堅固的是學校,最現代的是醫院,最滿意的是群眾”,這是當地群眾對寧強災后重建的共同評價。近年來,對口援建的天津市發動社會各界力量,各行各業全方位、點對點支援幫扶。陸續建成寧強縣天津醫院、寧強縣天津高級中學、縣城中心敬老院、燕子砭鎮東麗村等項目。震后10年,全縣新建災后安置點113個,2.3萬戶城鄉居民住上了新房。10年來,寧強重建學校66所,全面實施了13年免費教育,榮獲“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稱號;全縣醫療機構建筑面積由2008年的4.2萬平方米增加到10.5萬平方米,新建了268個村衛生室,城鄉醫療救助實現全覆蓋,建立了分級診療制度,縣、鎮、村醫療一體化初步形成。如今,寧強縣城鄉生產功能、生活功能、生態功能齊備,城鄉面貌煥然一新。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4月24日,寧強縣天津高級中學的學生們在認真聽課。汶川地震10周年前夕,記者走進當年受災嚴重的陜西省寧強縣,一個現代化的宜居城鎮初具規模?!白钇恋氖敲窬?,最堅固的是學校,最現代的是醫院,最滿意的是群眾”,這是當地群眾對寧強災后重建的共同評價。近年來,對口援建的天津市發動社會各界力量,各行各業全方位、點對點支援幫扶。陸續建成寧強縣天津醫院、寧強縣天津高級中學、縣城中心敬老院、燕子砭鎮東麗村等項目。震后10年,全縣新建災后安置點113個,2.3萬戶城鄉居民住上了新房。10年來,寧強重建學校66所,全面實施了13年免費教育,榮獲“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稱號;全縣醫療機構建筑面積由2008年的4.2萬平方米增加到10.5萬平方米,新建了268個村衛生室,城鄉醫療救助實現全覆蓋,建立了分級診療制度,縣、鎮、村醫療一體化初步形成。如今,寧強縣城鄉生產功能、生活功能、生態功能齊備,城鄉面貌煥然一新。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