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屆文博會:科技點亮文化產業前路
2018-05-15 14:08:11??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周冬 我來說兩句 |
5月14日,為期5天的第十四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深圳落下帷幕。本屆文博會圍繞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的主題和“一帶一路”倡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集中展示了我國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成果和文化產業發展成就,系統展現了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創作生產的突出成就。 近年來文博會突出“文化 ”內涵。在第十四屆文博會中,展示項目從人工智能到非遺項目,從全域旅游到創意設計,文化與科技、互聯網、金融、商業、旅游、時尚等的產業融合已成為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從文創產品更新迭代到中外文化交融發展,文博會也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點亮前路。 戴上VR頭盔便置身于一場體育賽事直播之中、沉浸式體驗空間讓觀眾身臨其境感受蘇州園林、“黑科技”將黃河“搬”進了深圳會展中心……記者從本屆文博會現場看到,隨著科技不斷進步,新科技應用與文創產品已經交融難分,儼然成為文創事業發展的支撐。人工智能虛擬主持人、人工智能3D掃描及空氣成像技術、4K超高清影視等新科技都應用到文化產業發展上來,增加了人們對于文化產品的體驗,更改寫了人們的認識。 在主會場,由曾經的文化科技館變身而來的數字文化館中,一批文化“黑科技”帶領參觀者在現實與未來中穿越往返。博林文創使用三面沉浸式體驗空間技術再現的蘇州園林和《黃河之水天上來》、全智英邁開發的面向低齡兒童的編程機器人、懶人聽書為觀眾們精心打造的“聲音圖書館”……而在各分會場中,雅昌藝術中心首次發布的“口袋里的文獻庫”、裕同科技的數字博物館和會“講故事”的智能包裝等,科技創新與文化產業的無縫鏈接最新成果一覽無余。 在各省市展團中,文化湘軍湖南團主打“文化科技”,重點展示“VR互動展示”技術在動漫游戲領域的應用、動漫與AR技術的融合、“國學 AR”等融文化產品;黑龍江館內,哈爾濱工程大學DIY遙控模型船教具、黑龍江工業學院鋁箔畫、黑龍江外國語學院衍紙畫等12個高校文創項目也充分展示了高??蒲屑夹g與傳統文化相融合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科技創新也為傳統文化發展帶來了新契機。在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梅州展區,由廣東大埔縣怡豐園公司精心燒制的全國最大的青花骨質瓷“聚寶盆”引人矚目。該盆口徑長達101厘米,高度38厘米,厚度僅為5毫米。據怡豐園負責人戴春梅介紹,近年來,公司以產學研的方式,組建了高檔骨質陶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目前研發人員有30多名。研發團隊通過與前沿科技的結合,克服了骨質瓷器燒制過程中特有的技術難題,推出系列日用、工藝骨質瓷等高端陶瓷產品,暢銷海內外市場。 文博會不僅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展示舞臺,更搭建了一座溝通世界文化的橋梁。本屆文博會共有來自42個國家和地區的130家海外機構參展,比上屆增加13個;來自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匈牙利、以色列、立陶宛等101個國家和地區21386名海外采購商參加,比上屆增加1370人;“一帶一路·國際館”共有40個國家和地區參展,比上屆增加5個。 |
相關閱讀:
- [ 05-15][視頻]第十四屆深圳文博會閉幕 文化產業保持較快增長
- [ 05-15]從深圳文博會看文創產品 如何講好“福建故事”
- [ 05-14]傳承民族技藝 “非遺”點亮深圳文博會
- [ 05-12]“中國建窯 世界建盞”主題館亮相深圳文博會
- [ 05-11]“卡通朱子”形象亮相深圳文博會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