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數據“煙囪”,政府治理更具“慧眼” 打開貴州大數據精準扶貧APP,點擊“精準識別”欄目,從省到市、縣、鄉、村,除貧困人口數量、貧困精準識別率等基本數據外,還能看到貧困戶是否有房產、車輛、公司等“異常數據”。 “數據來說話,扶貧難扯謊,假貧困立即就會現出原形。”貴州省大數據局副局長景亞萍說,依托國家共享交換平臺,貴州打通扶貧、公安、醫療等17個部門和單位的數據,建立精準扶貧大數據支撐平臺。運用大數據比對貧困戶信息,快速判定其工商注冊、不動產登記、車輛購置情況,探索扶真貧、真扶貧。 “小數據變成大數據,‘死’數據變成‘活’數據。”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扶貧辦總經濟師余澤漱說,全州已對1925戶“異常戶”進行了核查,清退562戶。 精準描述致貧原因,才能精準幫扶。幫扶干部還可以通過平臺提供的致貧原因,分析并提出對路的脫貧對策,真正“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拆除數據“煙囪”,打破數據“壁壘”,數據開放共享讓一個個應用場景“植入”現實。 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建設的“智慧法院”系統可為法官自動推送類似案例做參考,也可提出量刑建議,并對法官作出的裁判進行偏離度分析。通過公開審判流程、裁判文書、執行信息等,“智慧法院”既能發揮“篩子”功效,篩出不規范案件,還能發揮“鏡子”功能,照出質量不過關的案件。 宏觀經濟運行監測、脫貧攻堅、市場監管、司法體制改革、生態環境保護、遠程醫療……數據正在政府治理各個領域“轉起來”“活起來”“用起來”。 市民在貴陽市觀山湖公園內體驗數谷之夜活動中的水幕電影(5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劉續 攝 “云上貴州”是全國首個省級一體化政府數據匯聚共享平臺,打開“云上貴州”APP,公眾可在線查詢社保、交通出行、景區等信息,還可預約掛號、預約車檢等。點擊“辦事大廳”,還能在線申報辦理教育、醫療、納稅等事項。 “網上能辦的事都在網上辦了,不用東跑西跑,省事還省錢,這幾年政府部門辦事效率提升了不少。”在貴州經商的董林說。 作為全國“互聯網政務服務”試點示范省份,截至2017年底,貴州省網上辦事大廳已覆蓋省市縣3796個審批服務部門、1536個鄉鎮、1.7萬余個村居,50余萬政務服務事項集中在網上辦事大廳公開辦理。《省級政府網上政務服務能力調查評估報告(2018)》顯示,貴州省網上政務服務能力排名全國第三。 “圍繞‘數據在哪里、放在哪、怎么用’三個問題,貴州深入推進數據‘聚、通、用’,讓政府治理更加精準。”貴州省政府副秘書長、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局長馬寧宇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