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組織全體鄉干部、駐村干部進行脫貧攻堅業務培訓,周二匯總貧困戶家庭在校學生資助情況,周三督查山口村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落實情況,周四協助貧困戶辦理“雨露計劃”申請……滿滿的工作安排表里記載著江西省會昌縣高排鄉扶貧辦主任鐘明的辛勤汗水,也凝結了他與扶貧事業的深厚情緣。 情系三農 熱愛扶貧事業 榮獲兩次嘉獎、一次優秀士兵的鐘明從武警森林指揮部機動支隊退役后,考取了高排鄉“三支一扶”崗位,并安排在鄉扶貧辦工作,從此他就愛上了扶貧工作。 出身農村的他,對基層并不陌生,可面對千頭萬緒的扶貧工作,還是顯得有些慌亂。“顧此失彼,手足無措”,他曾這樣形容剛參與扶貧工作時的窘境。但他勤奮好學,在鄉領導和同事的悉心指導下,很快進入角色,從當初扶貧工作的“門外漢”逐漸成長為扶貧的行家里手。 至今鐘明還記得剛到鄉扶貧辦時參與的第一項工作就是全鄉貧困戶建檔立卡。全鄉的貧困戶遍布7個行政村,共700多戶2000多人,鄉扶貧辦不僅要將全鄉各村上報的貧困戶的資料建檔,還要認真核對,及時把所有信息錄入全國扶貧信息系統。在時間緊、任務重、人手不足的情況下,鐘明發揚部隊優良作風,不分晝夜,連續作戰,放棄周末休息時間,加班加點工作。經過一個月的努力,終于把全鄉貧困戶信息準確錄入扶貧系統。 “為貧困戶建檔立卡,準確掌握及時更新相關數據,是做好幫扶工作的基礎。”鐘明如是說。自擔任鄉扶貧辦主任起,他的工作就愈加繁重了。幾乎每天他都在和扶貧數據打交道,接收來自10多個扶貧工作微信群、QQ群的信息。他還要耐心細致做好上傳下達,指導各村第一書記、支部書記開展扶貧工作,并與鄉領導、縣扶貧辦進行匯報溝通和工作對接。 幾年來,他經常深入全鄉各村屋場,了解當地農民生產生活情況,宣傳黨和國家的精準扶貧政策,提振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以實實在在的工作贏得了大家的信賴。因工作踏實,表現優異,他連續三年評為優秀,2017年還被鄉黨委推薦為副科級后備干部。 志同道合 成就千里姻緣 2017年10月,鐘明與鐘起翔步入婚姻的殿堂。談起相戀的經過,鐘明毫不掩飾,“是扶貧工作拉近了我們的距離,讓我們相知相戀相愛,結下這段美好姻緣。” 鄉武裝部長鐘起翔2017年分管全鄉精準扶貧工作,當時鐘明正好擔任鄉扶貧辦主任一職,緣分讓兩個年輕人走到了一起。 早在2016年鐘起翔剛到高排工作時,鐘明就結識了這個女武裝部長,但因平時各自忙著工作,并無太多交集。直到鐘起翔分管全鄉扶貧工作后,雙方才漸漸熟悉。 鐘明敏銳發現,他們之間有不少共同之處:來自瑞金農村,從事扶貧工作。還有一點讓鐘明深為欣賞,那就是鐘起翔扎實的工作作風。 “她很有責任心,對工作認真負責。”鐘明眼中的鐘起翔是“攢勁”工作的好領導。鐘起翔在工作接觸中慢慢也對這位工作細心嚴謹的鄉扶貧主任暗生情愫。“我想,我們是朝著同一個理想在奮斗。”鐘起翔說。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這個共同目標,讓兩個年輕人的心緊緊貼在了一起。 在2017年夏季的一個周末,他倆不約而同地向父母吐露了自己的情感生活,提及準備結婚的想法,雙方父母當即表示支持。 “提親時,我們都沒怎么談及彩禮,唯一作為愛情的見證就是買了一對戒指。”回憶起當時提親的場景,已經身懷六甲的鐘起翔充滿了甜蜜。但更讓他們至今記憶猶深的是,因工作任務繁重,他們只在家里匆忙辦了一場簡易的婚禮,就立刻返回會昌,投入到扶貧工作之中。 砥礪前行 追夢鄉村振興 在2017年底招聘進入鄉扶貧辦與鐘明搭檔的曾有林眼里,鐘明不僅是他的頭兒,更是他的兄長。每當曾有林遇到不懂的扶貧問題時,鐘明總是不厭其煩地向他耐心講解。“他不但有精湛的業務水平,而且常常主動將扶貧工作的經驗方法傳授給我。”在鐘明的指點下,曾有林很快熟悉了扶貧工作的基本業務,成為了鐘明的好助手。 “脫貧攻堅使命光榮,任重道遠。”鐘明說。在多年扶貧工作中,他始終秉持著全心全意解決群眾困難,努力做好扶貧工作的堅定信念。 功夫不負有心人,鐘明出色完成了2017年扶貧工作各項任務,交出了一份滿意的成績單:積極開展貧困戶再識別再認定,完成全鄉567戶2759人的基礎信息錄入和更新工作;主動聯系農業銀行、高排農商行,協助貧困戶辦理“產業信貸通貸款”1000萬元;大力推動就業扶貧工作,組織貧困戶參加電商培訓達78人次,15人在 “春風行動”招聘大會中實現就業;穩步推進異地搬遷扶貧工作,抓好鄉集中安置點建設;細致做好年度鄉級扶貧資料的收集、歸檔工作。 在鐘明等扶貧一線干部的默默耕耘下,高排鄉呈現出生機勃勃的嶄新風貌:一項項前景較好的產業扶貧項目加緊實施,一個個惠農扶貧政策正在落實,一條條致富路徑正在開辟……看著鄉村的巨大變化,鐘明深感欣慰,充滿了信心。 “扶貧難的是堅持,打通最后一公里尤為關鍵”,鐘明說,當前我們處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為爭取全縣決戰決勝脫貧摘帽的目標如期實現,我們將一如既往,繼續調動各方力量,對標對表,聚焦扶貧短板和突出問題,指導并推動各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創新利益聯結機制,用好扶貧資金,解決群眾生產生活困難,努力改善村莊環境,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實現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智慧力量。 |
相關閱讀:
- [ 06-04]中國道路中國夢:青春無悔在軍旅
- [ 06-01]放歌新時代共筑中國夢 廈門思明區市民文化藝術節啟動
- [ 06-01]【中國夢·踐行者】老年大學“學霸”:晚年圓夢 學而不倦
- [ 06-01][中國夢實踐者]老支書的“五條要求”
- [ 05-31]【中國夢 踐行者】鐘世鎮:只要有工匠精神,可以把標本鍛造成藝術品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