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7月12日電 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下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指出,上半年中央企業經濟運行保持穩中向好態勢,效益持續快速增長,新產業新動能健康成長,高質量發展步伐堅定。具體表現在: 一、營業收入實現兩位數增長。中央企業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的有利時機,加強市場形勢研判,強化產品適銷和供給能力,上半年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3.7萬億元,同比增長10.1%,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4個百分點;6月份當月實現營業收入2.7萬億元,同比增長10.7%。有17家企業收入增幅超過20%,43家企業收入增幅超過10%。石油石化、煤炭、電力、機械、鋼鐵等行業收入增速超過10%,建筑、交通運輸、通信等行業收入增長平穩。 二、效益增速達23%。中央企業加大產品研發力度,提升產品附加值,大力挖潛增效,效益規模快速增長,月度利潤突破2000億元。上半年累計實現利潤總額8877.9億元,同比增加1660億元,增長2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2.1個百分點;6月份當月實現利潤2018.8億元,同比增長26.4%,創歷史單月最高水平。有37家企業效益增幅超過20%,58家企業效益增幅超過10%。石油石化、冶金、火電等行業效益增速超過30%。 三、戰略新興產業助推實體企業效益回升。上半年中央企業新產業、新產品快速成長,低碳化、智能化、網絡化、信息化迅速發展,通信企業數據流量和互聯網應用等新業務較快增長,新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為51.9%,同比提高5.1個百分點;火電企業新能源發電板塊利用率明顯提升,實現利潤139.5億元,同比增利44.1億元;高性能玻璃纖維、集成電路、微電子等產品快速增長。上半年中央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152.8億元,同比增長33.9%,高于中央企業平均增幅10.9個百分點;工業企業增利額占中央企業利潤增量比重為78.6%,較一季度提高9.7個百分點。 四、運行質量明顯提高。一是成本費用壓降成效明顯,上半年成本費用總額增速低于收入增速0.7個百分點;百元營業收入支付的成本費用同比下降0.6元,石油石化、鋼鐵、發電、礦業等行業百元營業收入支付的成本費用同比下降超過1元。二是資產周轉有所加快,6月末“兩金”占流動資產的比重同比下降2.1個百分點,資產現金回收率同比提高0.2個百分點。三是勞動生產效率持續提升,上半年中央企業人均勞動生產總值同比提高8.7%,人均創利同比增長24.4%。 五、資產負債率穩中有降。6月末中央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為66%,較年初下降0.3個百分點,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帶息負債總額同比增長4.9%,增速比年初下降2.3個百分點,低于權益增速3.9個百分點。有59家企業資產負債率比年初有所下降,29家企業降幅超過1個百分點;通信、軍工、航空運輸、機械、建筑、冶金、礦業等行業資產負債率較年初下降超過0.5個百分點。上半年中央企業市場化債轉股新增落地項目202億元,鞍鋼、中船集團等企業資產負債率明顯下降。 六、固定資產投資結構持續改善。上半年中央企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974.4億元,同比略有增長,今年以來一直保持正增長,投資結構持續改善。石油石化、交通運輸等國民經濟基礎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同比增長11%和8.9%;汽車行業加大新能源企業研發投入力度,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4.8%;建筑行業加大新設備投資力度,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5.8%;礦業、冶金等行業繼續調整優化產能存量和增量,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分別下降6.3%和4%。 七、稅費貢獻明顯增加。上半年中央企業累計上交稅費1.2萬億元,同比增長10.3%,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5個百分點。47家企業上交稅費增速超過10%,冶金、航空運輸、火電、礦業等行業上交稅費增幅超過15%。 彭華崗表示,下一步,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將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鞏固企業發展良好勢頭,強化重點領域風險防控,不斷加強黨的領導黨的建設,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開創國企國資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為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
相關閱讀:
- [ 07-12]【誰在點亮中國經濟】居民收入的“增長”與“縮小”
- [ 07-12]稅優健康險如何做大:保費收入增加 覆蓋人群待擴展
- [ 07-10]廈門自貿片區: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試點獲批
- [ 07-04]福建省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和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提前實現“雙過半”
- [ 06-21]習近平: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