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變革中,一條高質量發展的道路必將越拓越寬 長江上游支流赤水河,發源于云南境內,流經貴州,在四川境內匯入長江,是國內唯一一條未被開發的長江支流,生態價值彌足珍貴。 今年2月,云南、貴州、四川三省簽署協議,按照1:5:4共同出資2億元設立赤水河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基金,分配比例為3:4:3。為三省共同守護一江清水建立了機制保障。 6300公里的長江,奔流不息的長江水,涵養著上中下游十余個省區市,連接著水、路、港、岸、產、城等多方面。 但鮮明的行政區域經濟特征,制約整個流域協調發展:下游生態依賴于上游保護,但上游生態投入和產業錯配在財力上如何平衡?“九龍治水”效率低下、難成合力,怎樣“破題”?產業結構同質化嚴重,能否解決? 問題導向,制度先行。在長江經濟帶發展頂層、中層設計基本完成的基礎上,近期一系列制度設計向“深水區”發力—— 建立健全長江經濟帶生態補償與保護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印發實施,沿江各省省內橫向生態補償機制正研究建立; 長江經濟帶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已征求沿江省市和相關部門意見,正在抓緊修改完善; 在浙江、江西、貴州、青海等地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 加快推進長江保護法立法進程…… 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中強化利益共識,沿江省市協同發展體制機制不斷創新完善—— 下游,《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聚焦交通、能源、環保等領域,明確30多項重點合作事項,2018年度長三角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工作計劃和長三角科技合作三年行動計劃同步推出; 中游,贛湘鄂三省政府簽署宣言,合力抓好湖泊濕地管理保護、生態修復和科學利用; 這是重慶云陽縣濱江公園(2017年11月7日無人機拍攝)。近年來,重慶通過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項目、植樹造林、實施長江非法碼頭生態復綠等綜合措施,使重慶長江岸線生態屏障區植被得以恢復?!⌒氯A社記者劉潺 攝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