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技術真的讓足球運動變得更好了嗎?隨著科技進步,未來的足球運動會變成什么樣呢?
6月25日,在加里寧格勒進行的2018俄羅斯世界杯足球賽B組西班牙隊與摩洛哥隊的比賽中,球場大屏幕顯示主裁判通過視頻助理裁判系統判斷西班牙隊阿斯帕斯的進球是否有效。主裁判最終判定該進球有效,西班牙隊以2比2戰平摩洛哥隊,以小組第一的成績晉級十六強。新華社記者李明攝 技術與人誰是老大?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誤判。被人們津津樂道的馬拉多納的“上帝之手”,對比賽的受害一方來說,可能很長時間難以釋懷。為了提高比賽公平性,國際足聯不斷引入新技術,從門線技術到VAR,裁判能夠依靠的手段越來越多。但問題隨之而來:技術讓裁判如虎添翼,還是弱化了裁判的權威? 在主裁判負責制的條件下,VAR本意是協助主裁、提供更加全面的判罰,如何使用VAR要根據主裁的意見。本屆世界杯比賽中,德國籍裁判布呂希在執法瑞士隊與塞爾維亞隊的比賽中,拒看VAR,漏判點球,引發巨大爭議,最終被國際足聯終止了執法資格。 事實上,因為有了VAR的加入,不少球員因為不認同某些判罰,在場上也試圖影響裁判,要求觀看VAR。一旦確認判罰有誤,在降低裁判權威的同時,也會讓一些裁判更加傾向依賴技術,而非自己的判斷。 同時,VAR的使用也在某些程度上改變了比賽走向。一方面,通過VAR判出的點球數量遠超以往,不少人戲稱世界杯變成了“點球杯”。另一方面,許多球隊在比賽中改變了戰術,更加注重禁區內的防守,靠腳下傳遞打法的球隊紛紛出局。 當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鏡頭下的動作越來越規范,球員們未來或許會在自覺或不自覺的情況下“進化”出可以逃脫VAR法眼的新型犯規動作。 在VAR的應用上,至少有一點大家可以達成共識:無論技術如何發展,它都不能成為主宰,人永遠是足球場上的“老大”。 |
更多>>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