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將巡視利劍直插基層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巡視要堅持人民立場,人民群眾痛恨什么、反對什么,就重點巡視什么、糾正什么,把巡視利劍直插基層,層層傳導壓力,層層落實責任。 將巡視利劍直插基層,是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關鍵一招,也是凝聚民心的有力之舉。 首輪巡視受理群眾信訪舉報40余萬件次,絕大部分反映的是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扶貧開發、教育醫療、土地征收、市場監管、食品藥品安全等民生領域侵害群眾利益的問題依然多發,一些地方“村霸”和宗族勢力、黑惡勢力背后的保護傘仍然存在,嚴重影響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巡視期間,中央巡視組對發現的一些脫貧攻堅中的腐敗問題、黑惡勢力背后的保護傘問題、落實惠民政策中的作風問題,督促有關黨組織立行立改。不少群眾來信來電表達感謝之情,有的還向中央巡視組送上錦旗。每一封來信、每一個電話、每一面錦旗,都飽含著對黨的信任和期盼。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認真研究人民群眾意見建議,深入推進市縣巡察工作,打通全面從嚴治黨“最后一公里”,著力構建巡視巡察上下聯動的監督網。截至目前,全國340個市(地、州、盟)、2860個縣(市、區、旗)均建立了巡察制度,共對20.5萬個黨組織開展巡察,發現各類問題61.4萬個,涉及黨員干部違規違紀問題線索24.4萬件,推動查處4.7萬人。 實踐證明,巡視的權威來自黨中央,巡視的力量來自廣大干部群眾。只有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黨內監督和群眾監督相結合,巡視利劍才會越擦越亮。只有把利劍直插基層,著力發現和推動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才能讓群眾增強獲得感,實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與時俱進創新方式方法 高質量推進巡視全覆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巡視工作向縱深發展,高質量推進巡視全覆蓋。黨的十九大首次將巡視全覆蓋要求寫入黨章,中央巡視工作五年規劃對一屆任期內全覆蓋任務作出具體安排。 首輪巡視創新組織方式,穿插組合安排,既有省區又有部門,還有央企,首次將10個副省級城市納入巡視范圍,在時間安排上變為3個月,巡視覆蓋范圍更廣,監督更加深入全面,在高質量推進全覆蓋上邁出堅實步伐。 發現問題是巡視工作的生命線。中央巡視組聚焦全面從嚴治黨重點任務,著力發現和推動解決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問題、領導干部腐敗問題、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干部不擔當不作為問題、選人用人方面存在的問題、巡視整改落實不到位的問題,堅持發現問題、形成震懾不動搖,推動落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做到利劍高懸、震懾常在。 首輪巡視動員部署會突出強調,高質量推進全覆蓋必須堅持實事求是。中央巡視機構制定了巡視報告問題底稿制度,要求凡是寫進報告的問題都要有具體的人和事作支撐,特別是對重大問題的定性判斷,既要有面上情況的總體分析,也要有典型事例和數據支撐。對發現的問題精準研判,客觀準確反映巡視情況,對黨中央負責,對被巡視黨組織負責,對黨員干部負責,使巡視工作經得起歷史和實踐的檢驗。 依規依紀依法巡視是高質量推進全覆蓋的內在要求。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深入總結十八屆巡視工作經驗,與時俱進制定、修訂46項工作制度,巡視制度籠子進一步扎牢,巡視工作每個環節都有了規范要求。特別是探索實行了巡視后評估制度,要求巡視干部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接受監督,嚴格按照黨章、巡視工作條例、巡視組工作規則辦事,嚴守職責邊界,嚴禁超越權限,堅決執行“不干預被巡視地區(單位)正常工作、不履行執紀審查職責”的要求,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確保巡視工作規范有序開展。 十九屆巡視進一步加強與紀檢監察、審計、信訪等部門單位的配合協作,建立健全10多項協調協作機制,實現有效對接、成果共享,監督合力進一步形成,為高質量推進全覆蓋提供了有力支撐。 |
相關閱讀:
- [ 07-31]于偉國主持召開省委巡視整改工作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
- [ 07-31]于偉國主持召開省委巡視整改工作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
- [ 07-31]于偉國主持召開省委巡視整改工作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
- [ 07-31]透析巡視反饋新詞:“提籃子”,花樣百出的政商勾結
- [ 07-28]三明市政府黨組部署落實巡視整改工作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