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政府打擊非法移民的“零容忍”政策下,眾多非法移民家庭的未成年子女和其父母被強行分開安置,造成“骨肉分離”的慘狀,此舉引發美國各界乃至全世界范圍強烈抗議。面對各方壓力,美國總統特朗普不久前簽署行政令叫?!肮侨夥蛛x”舉措,但因缺乏明確要求造成執行環節混亂不堪。7月26日,是美國聯邦法官確定的因“零容忍”政策而被迫分離的父母與孩子實現團聚的最后日期。數據顯示,截至7月27日,仍有700多名兒童因為各種原因未能實現家庭團聚。對此,美國媒體評論稱,“零容忍”政策未能震懾非法移民,反而淪為打著美國人民名義的“人道主義暴行”,加劇了美國社會的分裂。 “美國政府事實上并沒有實現自己的諾言” 7月26日,美國移民管理部門上演了一場匆忙的“運送孩子行動”,將眾多5至17歲孩子從遍布全美的兒童中心送到美墨邊境的非法移民關押中心,同他們的父母團聚。美國政府官員7月27日表示,在截止日期前,所有1820名符合條件的家庭已經實現團聚,但是仍有700多名兒童未能同其父母團聚。 美國政府聲稱暫未實現團聚的原因很多,包括有些孩子的父母有犯罪記錄,出于安全考慮暫時不能將孩子交到父母手中;有的父母簽署了放棄團聚的書面保證,以自己被驅逐出境為條件,換取孩子繼續留在美國尋求庇護身份;還有431名孩子的父母已被驅逐出境,美國政府官員表示將與法院合作,找出實現團聚的辦法。 打擊非法移民“零容忍”政策,是美國政府試圖重塑美國移民政策體系的一部分。今年5月,美國司法部長杰夫·塞申斯正式宣布執行 “零容忍”政策。但是這一政策造成的悲劇性后果迅速成為美國媒體的關注焦點,引起了美國國內和多個國際組織的一致聲討。迫于強大壓力,特朗普于6月20日簽署行政令結束了這一政策。據《紐約時報》統計,在這期間,有約3000名兒童被迫同其父母分離。 盡管叫停了“骨肉分離”政策,但許多移民權利組織認為美國政府所作所為遠遠不夠。美國公民自由聯盟法律顧問李·蓋倫特表示:“政府不應該為清理他們自己一手造就的爛攤子而獲得掌聲,而且美國政府事實上并沒有實現自己的諾言。哪些家庭有資格實現團聚,這完全是美國政府自己說了算。我們會要求政府繼續承擔責任,讓所有家庭實現團聚?!?/p> 美國媒體分析稱,“盡管‘零容忍’政策造成的‘骨肉分離’悲劇看似有所緩解,但更大的難題還在后面”。首先是如何對待已經實現團聚的非法移民家庭。美國政府希望在司法程序上盡快處理這些非法越境案件,盡早將他們押解出境。但是,美國兩黨對待非法移民問題立場尖銳對立,許多司法團體、移民權利組織也都紛紛表示,將竭盡全力幫助這些非法移民家庭在美國尋求合法的庇護身份。其次是如何解決暫未實現團聚的移民兒童問題。這些兒童的父母已經被驅逐出境,而且許多人住在中美洲偏遠的農村,取得聯系頗為不易。 “民粹主義情緒加劇了解決移民問題的難度” 《華盛頓郵報》7月30日發表社論稱,美國政府在“零容忍”政策中一手造成的“骨肉分離”悲劇,迄今仍有700多名孩子同父母無法實現團聚,他們住在美國的收容所,而不是父母身邊,“誰應當為這無能的治理行為負責?”美國智庫美國進步中心近日所作的一項研究也表明,“零容忍”政策非但未能震懾非法移民,相反,最近幾個月的非法越境案件反而直線增加。 美國政府欲改革移民政策體系的努力當前也陷入了停滯。上月,共和黨提出的兩份移民改革議案在國會眾議院相繼遭到否決。特朗普7月29日威脅稱,如果民主黨不同意出錢修建美墨邊境墻、不支持移民法案,他就只能讓聯邦政府關門。 《大西洋月刊》一篇文章指出,移民問題是美國政治最核心、最棘手的問題,從小布什政府時期到現在,兩黨都未能對已經沿用20多年的移民政策體系進行實質性的修改。“目前,美國國內彌散的民粹主義情緒加劇了解決移民問題的難度?!?/p> 美國邊境人權網絡政策主管羅伯特·海爾曼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零容忍”政策是一場深刻的人道主義危機,美國政府像對待刑事犯罪一樣來對待那些穿越美墨邊境尋求庇護的成年人和孩子,這是不可接受的。這一問題反映出了美國社會當前的巨大鴻溝?!傲闳萑獭闭邿o法解決美國面臨的移民問題,相反只會加劇社會的分裂,在不同族群間制造新的不安定因素,這一政策讓整個美國為之蒙羞。(記者張夢旭) ? |
相關閱讀:
- [ 05-14]美國移民局再推新規:留學生學者逾期滯留為非法
- [ 06-28]蘇丹希望美國移民限制令不會影響取消對蘇丹制裁
- [ 05-13]美國移民博物館開新展 中國成美最大移民來源國
- [ 05-10]美國移民美甲師等級森嚴:華裔工人低韓裔一等
- [ 08-15]美國移民改革遭遇政黨扯皮 評論稱擴大社會裂痕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