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稱,香港一年一度的動漫電玩節,是一眾動漫迷暑假的指定活動,很多人會扮裝成不同角色到場,21歲的扮裝者(Cosplayer)袁小姐是其中一員。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7月29日報道,袁小姐扮演日本動畫《紫羅蘭永恒花園》里的女主角──薇爾莉特(Violet Evergarden )。薇爾莉特在動畫中是猶如機器人般無情的軍人,但戰火結束后,她投身社會,慢慢地學會人類應有的情感,了解愛為何物。袁小姐在拍照時刻意收起笑容,擺出一副淡然的表情,就是為了演活角色的精髓。她說,從這部動畫學會“愛的價值”,因為故事中的薇爾莉特為所愛的人無私奉獻,對感情十分認真,努力地去愛人。 “我不會否定一些人接觸動漫是逃避現實,也許他們在現實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想在二次元尋求一些安慰。好多時候,動漫是透過故事,教你如何努力奮斗,教你如何在這個社會掙扎。”袁小姐說。 現實與虛擬世界的接軌 袁小姐承認,動漫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大部分情節均脫離現實,但故事里講求人的價值觀,能夠與現實世界連接起來。“如果遇上喜歡的角色,或會以那角色為榜樣,在現實里思考如何改進自己,要好像自己喜歡的角色般努力,動漫可以教曉我們很多事情。” 裝扮成薇爾莉特的袁小姐在會場內成為不少男女老幼爭相拍照的對象,她來者不拒,樂于與路人自拍留念。 “有人邀請我拍照,是對我的一種贊賞。我扮演了別人心中喜歡的角色,我覺得十分自豪。” 袁小姐直言,她以前是一個內向的人,對鏡頭有恐懼感,覺得自己很丑,但接觸扮裝后,她學會了打扮,亦不怕面對鏡頭,變得外向開朗,已經不再害怕鏡頭。 報道稱,對于甚少接觸動漫的人,見到這班裝扮浮夸、濃妝艷抹的年輕男女,總會摸不著頭腦,不知道他們的目的是什么,甚至認為這群年輕人只顧玩樂,不務正業。 袁小姐說,這是媒體報道偏頗的負面印象,她身邊許多朋友喜歡看動漫、玩扮裝的同時,考到好成績。 “我父母奉行不贊成也不反對的政策,但我不是吸毒、抽煙,扮裝只為興趣,他們最后都支持我。” 報道稱,一般扮裝價錢幾百港元到幾千港元不等,袁小姐坦言這是“挺浪費金錢”的興趣。 “但每樣興趣都需要用金錢來建立,例如你喜歡打高爾夫球,你要買球桿和一整套套裝,其實也是要花錢的。” 對她而言,扮裝對她事業也有幫助──因為她念時裝相關的科目,在扮裝的過程中,她學會如何縫制衣服,加強了化妝技巧,有時與從事攝影的朋友交流,學會做一個出色的模特兒和攝影師。 扮裝的專業性 對扮裝者來說,扮裝是一種興趣,與運動、音樂、畫畫、戲劇等沒有分別,而且同樣需要一定程度的專業性,外行人或許認為,扮裝只是隨便佩戴假發、穿著指定服飾便行,但事實上十分講究。 另一名扮裝者Didi說,扮裝已流行多年,現在發展得越來越專業,動漫迷對扮裝的要求越來越高,甚至到了一個“吹毛求疵”的地步,造型顏色稍與原本角色有出入,也會被人批評把角色演壞了、“不夠愛”那個角色。Didi有時也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每次都要朋友陪同才敢扮裝。 本身是業余樂隊主音的Didi演出機會豐富,但她認為,扮裝比在臺上更有難度,因為作為主音,在臺上自動變成主角,但扮裝不成功,在場內走幾個圈也沒有人注意。 今年動漫節,Didi飾演日本動畫《工作細胞》的“紅血球”,她的朋友便做“血小板”,在場內偶爾碰到扮演同一角色的人,都會停下來互相交流,學習有什么新技巧可以把角色扮得更神似。 Didi本職擔任翻譯,剛剛與男朋友訂婚,由于兩人同樣熱愛動漫,共同興趣讓他們不愁沒話題,雙方正考慮在婚禮加入動漫元素,可能會在臺上高唱動漫歌曲。 Didi認為,扮裝沒有年齡限制,不單是學生、年輕人專屬的活動,反而出來工作后收入上更能負擔,可以把扮裝做得更好。 中國手游的崛起 報道稱,隨著電競產業的發展,扮裝也越來越受尊重,扮裝者不單是當布景板,有時也成為了主角。 20歲的鄔凱祺和22歲的楊慧賢一起參加了動漫電玩節的Cosplay大賽,在舞臺上,她們扮演電玩游戲《王者榮耀》的孫尚香和王昭君,用特制的大型武器道具,在臺上拼過你死我活,演出了一部幾分鐘的短劇。 兩人表示,她們由編寫劇本、制作道具背景、人物化妝服飾,甚至音樂和音效,均是一手包辦,對她們來說,均說獲益良多的寶貴經驗。 鄔凱祺是數學經濟學系大學生,楊慧賢則剛剛從國際經濟系畢業,兩人課余活動便是動漫和扮裝。她們會爭取在各個扮裝及動漫活動亮相,大約每兩個月便會在不同的舞臺上表演,有時候是受邀出席表演,她們和其他愛好者就好像組了一個劇團般,每周排練兩、三天,為表演做準備。兩人從中學三、四年級開始扮裝,見證了這個領域的一些轉變。她們說,這個圈子以外的人或許還以為,動漫界霸主只有日本和歐美,但事實上近年中國電競崛起,扮裝者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多元化,而電競角色的服裝道具設計上比較豐富、華麗,是不少扮裝者喜歡的風格。 在這次Cosplay大賽中,十支入圍隊伍中,三隊是分別扮演中國手機游戲《王者榮耀》的角色。 鄔凱祺說,好多人以為中國的游戲都是抄襲日本或歐美市場,但近年來,它們已經發展了自己的道路:“中國的電競產業已經上了軌道,創意爆發出來。好多玩家不懂日語,會傾向玩中文市場開發的游戲。日本的游戲不一定是最好,大家也有自己的特色。” |
相關閱讀:
- [ 10-13]中國成電競行業先驅:年輕人打造的“平行世界”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