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沙9月16日電(記者 陽建) 初秋的湖南醴陵,天氣清爽宜人。踏上這片孕育大批將軍的紅色土地,能感受到濃濃的英雄氣息。這里,有一個人被譽為紅軍的一柄利劍,有著血染的風采,他就是鐘緯劍。 鐘緯劍,1907年5月生于醴陵縣桃花鄉(今醴陵市官莊鎮)沙田村一個農民家庭,又名鐘維劍、鐘繼連、鐘文。1922年,鐘緯劍進入長沙長郡中學讀書,曾與曾三等進步學生組織“新雷聲社”。1925年,參與領導愛國學生運動,同年秋入黃埔軍校步兵科學習,其間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秋畢業,分配到國民革命軍第6軍17師,先后任連政治指導員、連長、副團長等職,參加北伐戰爭中三克南昌、強攻南京的戰斗。 大革命失敗后,鐘緯劍到武漢,從事兵運工作。他從國民黨軍內秘密搞了一部分槍支,弄到一條帆船,夜里駛離武漢,沿江而上,在湖南華容與賀龍接上聯系,隨賀龍前往湘西桑植。1928年3月參加桑植起義,任中國工農革命軍第4軍軍部參謀。1928年8月被黨組織派往日本,入東京士官學校學習,后轉早稻田大學攻讀社會科學,積極參加中共旅日特別支部的活動。 在日期間,鐘緯劍遭到日警逮捕,被酷刑折磨得死去活來,但依然將生死置之度外,堅不吐實。1930年4月,帶著滿身傷痕和滿腔革命熱情,鐘緯劍回到上海。面對白色恐怖,鐘緯劍對妻子說:“共產黨人的意志向來就不會改變,只有革命才有生路,即使我犧牲了,革命總是要成功的。”隨后,鐘緯劍與妻子搬進法租界,在一家書社以翻譯書籍作掩護,開展黨的地下工作。 1932年3月,正值中央革命根據地反“圍剿”時期,鐘緯劍主動請纓,告別了妻子和剛滿周歲的女兒,奔赴中央蘇區。歷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戰術教員、上級干部隊隊長,第5、第6期步兵團團長,紅軍大學訓練部部長、教育長等職。他軍事素質好,計劃周密,講課細致,受到學員的好評,為紅軍培養了大批軍政干部。 1934年10月,鐘緯劍參加長征,任紅軍干部團參謀長、第1野戰縱隊參謀長、中央軍委縱隊參謀長。湘桂邊界山區的越城嶺(別名老山界)海拔2000多米,是中央紅軍長征路上遇到的第一座高山。葉劍英和鐘緯劍率部來到這里,在通過龍勝山區時,遇上敵機轟炸,司令員葉劍英不幸負傷,縱隊的指揮任務幾乎全落到鐘緯劍身上。他憑著智慧和毅力,率領指戰員克服重重困難,終于走出了老山界。 1935年初部隊縮編,鐘緯劍任紅3軍團第5師參謀長、紅3軍團第10團參謀長。同年2月28日,在遵義戰役中的老鴉山戰斗中,紅10團擔負守衛主峰陣地任務。敵人的炮彈縱橫交加,老鴉山硝煙彌漫,亂石橫飛,敵人像蟻群般爬上山來。紅10團全體指戰員以視死如歸的氣魄與敵人展開殊死搏斗,戰斗持續了五六個小時,仍呈膠著狀態。 激戰中,紅軍彈藥接濟不上。生死關頭,鐘緯劍身先士卒,跨出戰壕,撲向敵群。在他的率領下,戰士們氣勢磅礴地沖出戰壕,與敵人拼刺刀,正面搏殺。敵人節節敗退,正在紅軍乘勝追擊之時,猛烈的炮火再一次轟炸了老鴉山。鐘緯劍腹部中彈,由于失血過多,再也沒能醒過來。28歲的年輕生命,永遠停留在了老鴉山上。 如今,鐘緯劍的家鄉醴陵,已將他的英雄事跡編入《醴陵歷代名人錄》叢書,并通過當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新華書店、五彩書吧向市民免費發放,讓人們永遠記住這位革命先驅血染的風采。 《 人民日報 》( 2018年09月17日 04 版) |
相關閱讀:
- [ 09-10]陳樹湘:身經百戰建奇功(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
- [ 09-03]父子接力守護133名烈士遺骸78年
- [ 09-01]用生命實現革命諾言——黃勵(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
- [ 08-27]段德昌:常勝將軍勇無敵(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
- [ 08-24]陳原道:堅貞不屈的革命者(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