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9月19日電 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然而,應用過程也暴露出原生性創新不足的問題。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在2018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指出,比如數據開放共享不充分,以及個人信息保護體系不完善等短板。總體而言,不論在中國還是在世界其他國家,人工智能本身還處在不斷發展演進的過程中,其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尚處于相對初級的階段。 近年來,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科技在全球掀起了一場智慧革命,不僅被各國科技公司競相追捧,也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話題。2017年,人工智能也被首次寫入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這意味著人工智能發展正式上升到國家戰略。 當前,人工智能的三大要素主要包括算法、算力和數據。而這正為中國人工智能快速發展提供可能性。 “AI不僅僅是計算機科學,更多是數學、統計學、經濟學。而中國在數學方面和統計學方面一直都做得非常好,要堅持下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MichaelI.Jordan(邁克爾·歐文·喬丹)在上述會議上表示。 就中國而言,憑借全社會豐富的數據資源,巨大的應用需求,以及加速積累的技術能力,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的應用規模和發展速度已位居全球前列。但是仍然存在原生性創新不足,數據開放共享不充分,個人信息保護體系不完善等短板。 對此,李東榮認為,在推進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應用和發展時,需要堅持服務實體經濟、切實加強風險防控、有效夯實基礎設施、持續完善標準規范、做好金融消費者保護。 “人工智能的目的與價值,是把大數據加工成智慧數據,為經濟發展提供新能源,為科技創新提供新依據,為管理決策提供新信息。”普林斯頓大學教授范劍青指出,當前中國大數據征信的挑戰是體量較大,貸款較難。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分布比較零散,業務不規模,盈利不明朗,信用比較難構建。基于此,除市場引導之外,政府對人工智能、大數據、金融科技等新興產業的積極引導也顯得非常重要。 談及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的實踐應用,范劍青認為,金融最基本的作用把投資者的錢投放到生產的地方去,生產的地方錢又安全送回到投資者,實現該過程的載體是金融市場,而智慧數據則可以提高信息效率。 “我們作為分析師或者作為整個市場和社會,很可惜的是我們沒有擁有所有的數據,每個人只是擁有一小部分,數據共享變成是金融市場,提高金融效率的很重要的方面,數據擁有者對數據貢獻和交流的意愿比較低,數據孤島現象經常出現,監管也難以開展。有些金融機構和監管部門,有數據不能用,有數據不會用,有數據不敢用,這樣的情況也經常發生。”范劍青認為,怎么樣構造一個機制,使得大家能夠達到數據共享,這顯然應該是提高信息效率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
相關閱讀:
- [ 09-18]不只是零售!蘇寧人工智能,升級消費體驗
- [ 09-18]人工智能如何賦能新時代?習近平這樣說
- [ 09-18]大江東|人工智能滬上炫技 揭"AI論劍"舉辦地玄機
- [ 09-18]央地新一輪人工智能政策密集落地
- [ 09-18]習近平:共同推動人工智能造福人類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