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聯盟委員會18日開始深入調查德國汽車制造商寶馬、戴姆勒和大眾,以評估這3家車企是否“串謀”限制發展和使用有助減少汽車尾氣排放的技術。如果情況屬實,相關企業將面臨歐盟高額罰款。 【有招不用?】 歐盟委員會在一份聲明中說,寶馬公司、戴姆勒公司和大眾集團旗下大眾、奧迪、保時捷五家公司在聯合會議中討論汽車尾氣排放的技術發展問題,涉嫌合伙限制發展與使用某些有助減少尾氣排放的系統。 主管競爭事務的歐盟委員瑪格麗特·韋斯塔格說:“這些技術旨在減少乘用車對環境的損害。如果得到證實,這種串謀可能剝奪了消費者購買更加環保車輛的機會,盡管制造商已經具備這種技術。” 歐盟委員會說,寶馬、戴姆勒和大眾涉嫌“雪藏”的技術包括,能夠減少柴油車尾氣中氮氧化物的凈化系統和能夠減少汽油車尾氣中微小顆粒物的過濾網系統。 【配合調查】 德新社報道,歐盟委員會去年10月對寶馬、戴姆勒、大眾和奧迪作初步調查,搜查這些公司在德國的辦公室。新開始的調查沒有設置截止日期。 戴姆勒和寶馬公司18日說,正在配合政府部門調查,但無法就調查內容提供更多細節。 戴姆勒、大眾都向歐盟委員會提出作“檢舉者”,以便減少或免去罰款。 一些環境保護團體支持歐盟委員會對車企采取行動。歐洲“交通與環境”組織主管格雷格·阿歇爾告訴路透社記者,汽車制造業曾經是歐洲制造業的一顆明珠,但如今全球聲譽受損失去信賴。 “它(汽車制造業)最惡劣的敵人是自己,需要監管部門展開果斷有力的行動,掃清過去、建立制度,讓它走上零排放路線。”阿歇爾說。 【沒有串通?】 另一方面,歐盟委員會說,盡管幾家車企討論過諸如汽車測試程序等其他技術議題,但沒有充分跡象顯示相關討論涉嫌壟斷。 就使用作弊軟件偽造尾氣排放數據一事,歐盟委員會認定,沒有證據顯示相關車企之間存在串聯。 德國媒體先前報道,寶馬、戴姆勒、大眾、奧迪、保時捷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結成壟斷同盟,在研發、生產等領域私下串通,操縱定價,欺瞞零件供應商和消費者。 作為歐盟反壟斷監督機構,歐盟委員會可以向違反歐盟規定的企業處以罰款,最高可達全球年營業額的10%。(劉秀玲)(新華社專特稿) |
相關閱讀:
- [ 08-30]“排放門”事件持續影響德國車企
- [ 07-26]沆瀣一氣!德國車企被曝私下串通搞行業壟斷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