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德國《商報》近日報道,大眾汽車公司高層很可能在“排放門”事件曝光前即已知情,涉嫌欺詐消費者。德國布倫瑞克檢察院宣布已向涉案人員寄去相關案卷,接下來將會提起訴訟。德國多家汽車公司相繼因尾氣排放檢測造假問題陷入丑聞,對德國汽車行業造成持續影響。 2015年9月,美國監管機構披露,大眾汽車在車內安裝非法軟件,故意規避美國汽車尾氣排放檢測,部分車輛的實際污染物排放量可至法定標準的40倍。當時,全球約有1100萬輛汽車受到影響,大眾因此支付了高達226億歐元(約合1790億元人民幣)的罰款和車輛維修費用。 日前,監管機構再次披露,大眾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在丑聞曝光前兩個月就已知曉非法軟件的存在,前總裁馬丁·文德恩也面臨相似指控。今年5月,美國底特律聯邦法院已向文德恩提起訴訟。長達40頁的起訴文件中提到,文德恩在2014年5月就已知悉大眾操縱尾氣測評,但直到16個月之后才被迫承認這一事實。一旦被證實其在“排放門”中有失職行為,文德恩將面臨大眾方面高昂的賠償要求。 今年6月,大眾旗下奧迪汽車的首席執行官魯伯特·施塔德勒也卷入丑聞,因涉嫌試圖銷毀“排放門”事件相關證據被慕尼黑行政法院下令拘捕。根據《商業時報》的報道,慕尼黑上訴法院的文件內容指出,施塔德勒知悉車輛尾氣排放檢測系統被動了手腳,卻對此視而不見,仍然允許安裝了問題引擎的車輛進行部署和銷售。盡管施塔德勒堅決反對指控,但慕尼黑地方法院駁回了他的申訴。 另一家德國汽車巨頭戴姆勒同樣面臨尾氣排放檢測違規的指控。據德意志廣播電臺報道,戴姆勒公司被發現在部分車型中安裝排放數據造假裝置,董事會主席蔡澈因此兩次被德國聯邦交通部約談,交通部長安德里亞斯·朔伊爾要求戴姆勒在歐洲召回77.4萬輛問題車輛。 在德國幾大車企因“排放門”焦頭爛額之際,他們的主要競爭對手美國車企正在謀劃“彎道超車”。大眾因“排放門”向美國繳納了天價罰款,美國多個州已表示,將利用這筆罰款支持美國本土企業發展電動汽車,如創辦清潔能源驅動的新型校園公交、開發電動公交及設立電動汽車充電樁等。德國《焦點·財富》雜志認為,這筆罰款間接資助了美國汽車行業向電動化轉型。 汽車行業是德國的重要支柱產業,也是“德國制造”的響亮招牌。如今,“排放門”正將德國汽車制造推向一個轉折點。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如何擺脫丑聞影響,重新獲得消費者的信任,成為困擾德國眾多車企的難題。(記者 花放) |
相關閱讀:
- [ 07-26]沆瀣一氣!德國車企被曝私下串通搞行業壟斷
- [ 07-05]德三大車企負責人與美大使會面 重申支持“零關稅”
- [ 07-04]埃隆·馬斯克:特斯拉終于成為“真正車企”
- [ 06-12]特朗普拒簽G7聯合公報 汽車關稅照收恐殃及本土車企
- [ 03-29]韓美自貿協定修訂基本達成一致 惠及美車企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