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17日電 題:又有85個縣脫貧摘帽!脫貧攻堅下一步將聚焦哪些地區和人群?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于文靜、侯雪靜 國務院扶貧辦17日宣布,陜西延長縣等85個貧困縣(市、區)達到脫貧標準、摘掉了貧困帽。這是我國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第四批宣布脫貧摘帽的貧困縣,也是數量最多的一批。至此,我國中西部20個省區市2017年申請退出的125個貧困縣,全部摘掉了貧困帽。 這些貧困縣是如何實現脫貧摘帽的?脫貧縣退出有何新特點?未來脫貧攻堅戰的硬骨頭是什么? 評估:尊重實際,組織第三方機構專項檢查 2017年,中西部20個省份原計劃161個貧困縣脫貧摘帽,今年4月正式申請脫貧摘帽的貧困縣減少到125個。6月至8月,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織第三方評估機構對125個貧困縣退出情況分兩批開展專項評估檢查。 結果顯示,36個中部地區貧困縣綜合貧困發生率全部低于2%,89個西部地區貧困縣全部低于3%,均達到脫貧摘帽條件。經扶貧領導小組同意,第一批11個省區市的40個縣于8月初由相關省區市宣布脫貧摘帽,第二批9個省區的85個縣也于9月底前相繼宣布摘帽。 “這125個縣能夠脫貧摘帽,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科學指引的結果,也是各級黨委政府盡職履責、社會各界真幫實扶、貧困地區廣大干部群眾艱苦奮斗的結果。”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夏更生說。 特點: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步伐加快,錯退率漏評率顯著下降 從區域分布看,實現貧困縣脫貧摘帽的省份由2016年的9個,增加到2017年的20個。西部12個省份都有貧困縣退出。 從摘帽數量看,2017年共125個貧困縣脫貧摘帽,是2016年的4.5倍,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步伐明顯加快。 從退出質量看,縣域整體面貌發生明顯變化。貧困村水、電、路、網等突出短板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主要指標接近或達到全國平均水平。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處于本省上游。脫貧人口錯退率和貧困人口漏評率均較2016年顯著下降。 從群眾認可度看,無論是進村入戶調查,還是訪談縣鄉村干部、縣鄉人大代表、縣政協委員,對脫貧摘帽都給予高度認可。群眾認可度全部超過90%。同時,這125個縣貧困規模較小,貧困程度不深,基礎條件相對較好,也是脫貧摘帽的重要因素。 計劃:年底全國將有半數貧困縣摘帽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從2018年起,貧困縣退出專項評估檢查由各省統一組織,并對退出貧困縣的質量負責。這是貧困退出機制的重大變革。 “預計到今年年底,全國將有一半的貧困縣實現脫貧摘帽,這是脫貧攻堅的重大成果。”夏更生說,根據各省減貧滾動規劃,2018年計劃退出約270個縣、2019年計劃退出330個左右、2020年計劃退出70個左右。 “這只是計劃,具體工作中必須進度服從質量。”夏更生強調,按照目前的計劃和節奏,只要堅持現行扶貧標準、壓實責任、加大力度、精準施策,到2020年能夠如期完成貧困縣脫貧摘帽任務。 國務院扶貧辦將指導各地結合實際,調整脫貧規劃和年度計劃,總結兩年評估檢查經驗,壓實省級考核評估責任,同時對各省評估檢查的貧困縣按照20%比例進行抽查評估,確保貧困縣脫貧摘帽標準不降低,要求不放松,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 聚焦:深度貧困地區,貧困老年人、重病人、殘疾人 貧困縣脫貧摘帽只是階段性勝利,僅初步解決了區域性整體貧困,這些縣大多還有未脫貧人口;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因病因殘致貧比例分別超過40%、14%;“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有的地方生產生活條件甚至還是“一步跨千年”。 2017年9月,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根據意見要求,中西部22個省份和遼寧、山東等24個省區市確定深度貧困縣334個、深度貧困鄉鎮1800多個、深度貧困村3萬個,并制定了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專項方案。 一年來,各部門積極作為,25個部門共出臺了26個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政策文件。2018年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安排新增資金120億元支持“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占增量資金的60%。 下一步,國家將聚焦“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聚焦貧困老年人、重病人、殘疾人,加強夯實基層黨組織,增強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動員全社會合力攻堅,強化考核評估,倒逼深度貧困地區工作落實。 |
相關閱讀:
- [ 10-17]習近平:咬定目標加油干 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
- [ 10-17]寧德脫貧:久久為功 滴水穿石
- [ 10-17]寧德:脫貧攻堅 水滴石穿
- [ 10-17]中國脫貧攻堅主戰場貴州扶貧成效顯著
- [ 10-17]扛起脫貧攻堅的政治責任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