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22日電(記者 張素) 記者22日從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獲悉,今年1月至10月,全國檢察機關共批捕污染環境類犯罪3559人、起訴4939人,同比分別上升38.5%、31.67%;批捕破壞資源類犯罪8459人、起訴26765人,同比分別上升44%和14.79%。 當日,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在檢察機關服務污染防治攻堅戰座談會上表示,最高檢已與生態環境部、司法部、自然資源部等部門達成許多共識,將進一步研究如何在落實上下功夫。 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張雪樵介紹說,除堅持依法從嚴打擊破壞生態環境領域犯罪,最高檢還及時介入、掛牌督辦重大環境污染事故,加強生態環境案件刑事偵查活動監督。2018年1月至10月,經檢察機關建議,行政執法機關已移送涉嫌破壞環境資源類案件2647件3628人;經檢察機關監督立案,公安機關已立案偵查涉嫌破壞環境資源類案件2510件3094人。 在創新完善生態檢察工作機制方面,目前已有16個省市的三級檢察機關會同法院、公安、環保等部門共建立生態環境恢復性檢察工作機制1818個。 在發揮公益訴訟和民事行政檢察職能作用方面,據統計,2018年1月至10月,全國檢察機關共辦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的訴前程序案件33602件,提起公益訴訟1314件,通過辦案,督促恢復被污染、破壞的耕地、林地、濕地、草原186.4萬畝,督促治理恢復被污染的水源面積123.9萬畝,督促關停和整治違法企業6283家,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171.5億元人民幣。 張軍指出,公益訴訟是檢察機關服務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方式,目前仍存在總體不熟悉、線索發現難等問題。接下來要充分運用政治智慧、法律智慧、檢察智慧,幫助各級政府、行政機關做好依法治理的文章,實現雙贏多贏共贏。 當日,最高檢和生態環境部還簽署互派干部掛職交流合作協議,雙方每年將互派兩批業務骨干開展崗位實踐鍛煉,旨在互通相關執法和司法信息,形成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合力。(完)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