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衛視和東方衛視跨年播出的電視劇《大江大河》上周五正式收官,豆瓣評分為8.9分,是2018年度評分最高電視劇的優秀記錄。這部為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而創作的獻禮劇,讓帶有歷史質感和情感溫度的正劇重新回到觀眾注意力的中心。 以情動人,打破題材局限 《大江大河》在登上電視熒屏之前就被寄予厚望,2018年最后一個月,該劇收視雙臺破一,深得觀眾喜愛。 作為獻禮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主題劇,《大江大河》的同題競爭對手不算少數,《外灘鐘聲》《那座城這家人》《正陽門下小女人》先后播出。從演員陣容來看,《大江大河》采用了制作公司正午陽光的自家演員,王凱和楊爍此前都是借助參演“正午劇”而走紅,盡管這次是更偏向正劇的農村戲,但二人此前都有過多年的農村戲演藝經歷,在爆紅之后洗盡鉛華、重新接地氣地塑造人物,也讓普通觀眾感到耳目一新。 用演員而不用明星,講改革也講故事,在影視專業媒體“影視獨舌”主編李星文看來,《大江大河》的取勝之道恰恰在于——它“不是概念化的獻禮劇”。“有些獻禮劇,只記得‘獻禮’不記得‘劇’,有些沒有才華也不勤勞的創作者,會打著‘獻禮’的旗號忽視戲劇的部分。人物是‘紙片’的,劇情是套路的,背景是模糊的,情感是虛假的。” 而《大江大河》卻沒有落于窠臼,劇中以雷東寶、宋運輝和楊巡為三條主線,分別從農村改革、大學生改變命運和小商販擁抱市場經濟的角度來重述歷史的關鍵轉折,劇中出現的諸多主角配角皆生動鮮明,感情要素也頗為豐沛。在該劇播出過程中,集中國女性典型優點于一身的女性角色宋運萍意外離世,用情至深的雷東寶發誓“一生不娶”等戲碼,都成為熱搜話題。《大江大河》里有豐富的社會信息,你能從中看到改革路上的顛簸與反復,也能看到工業文明與辦公室文化的碰撞交匯。李星文指出,它也是深情的群戲,“在幾乎已經消滅了社會廣角、人性深度和反派人物的當代劇序列中,《大江大河》是一個珍貴的存在。” 以史鑒今,年輕人也被打動 “獻禮劇”還有觀眾市場嗎?在《大江大河》播出之后,這個問題的答案從疑問句變成了肯定句。劇中的雷東寶出場時穿著土氣的紅背心和綠棉襖,大學生宋運輝也是背著豬草喂豬的鄉里娃,即便是容貌清麗的宋運萍,也要在喂養長毛兔這類家庭瑣事前打轉。 在豆瓣網的《大江大河》評論頁面,“最打動你的情節是什么”的問題下,有超過8萬人瀏覽和91條長評,許多二三十歲的網友描述與家人一同觀劇時的落淚場面,分享家人曾有過的相似經歷,認為改變命運的確需要歷史機遇和個人奮斗。 “90后”劇評人、影視自媒體主編楊文山透露,自己是把《大江大河》從頭到尾看完的,該劇即便不作為“獻禮劇”播出,也很有觀賞價值,盡管故事的年代過去了幾十年,但劇中人物之間的情感具體真實,故事劇情的推進也與時代密切相關,“對于那些我不了解的歷史,通過電視劇去了解,也是看電視的另一種意義。” 引人入勝,個人經歷折射歷史 作為專業觀眾,楊文山不無犀利地指出,《大江大河》的開頭和結尾最能體現出該劇“意義與好看兼具”,故事以個人經歷來折射歷史重大事件的寫法既十分巧妙,又引人入勝。他直言,劇中出現的包產到戶、村集體建廠等改革措施,其實是典型的“蘇南模式”,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特別是北方觀眾并不容易產生代入感,但該劇將這些歷史政策的硬核內容與個人情感命運交織,以角色處理難題、應對危機的方式來展示時代變革,對于今天的觀眾來說,反而有一種新鮮感。 不過,《大江大河》中先后出現的“村斗”“廠斗”劇情,也被部分觀眾指摘過于戲劇化,像是“為了做戲而做戲”。該劇導演之一黃偉對此解釋:“其實我們想表達的并不是一種明爭暗斗或者說是爾虞我詐,而是在那個時期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對于工廠里所遇到問題的處理方式不同。我覺得不存在斗爭,實際上所有人都在為金州廠的命運做思考,只不過可能出發點不同。”對此,電視劇《平凡的世界》編劇溫豪杰也表示,這種需要將歷史變革融入劇情的故事,在改編時需要考慮一定的戲劇沖突,“《平凡的世界》和《大江大河》都是從歷史和生活中而來的作品,提高人物命運的考驗或戲劇性,也是為了能使人物成為傳奇。事實上,歷史和生活的真實沖突和波折,有時候要比戲劇更猛烈得多。” 曾經與正午陽光團隊共事、目前仍是山東影視制作總監的錢曉鴻透露,正午陽光有多年的正劇拍攝經驗,拍攝一部觀眾喜愛的正劇可謂駕輕就熟。在他看來,這兩年正午陽光進行了不少商業化嘗試,先后制作出《瑯琊榜》《歡樂頌》《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等作品,如何在收視和口碑上取得雙贏,也積累了很多商業化的經驗。“《大江大河》的創作,也能看出一些來自市場的影響,比如增加詼諧幽默的元素等。”錢曉鴻認為,這種變化無可厚非,對影視劇同行也是可供參考的經驗。(北京日報記者 李夏至) |
相關閱讀:
- [ 01-02]《大江大河》好評如潮 帶著情感去拍,讓觀眾有共鳴
- [ 01-02]呵護40年集體記憶——《大江大河》引發改革開放主題影視創作熱議
- [ 01-02]《大江大河》引發改革開放主題影視創作熱議
- [ 01-01]《大江大河》劇情推進聚焦“誠信” 楊巡引熱議
- [ 12-27]電視劇《大江大河》持續引發熱捧 單日網絡播放量破億次
- [ 12-19]《大江大河》為何如此真實?編劇揭秘幕后故事
- [ 12-19]改革開放題材劇《大江大河》熱播 口碑收視率雙高
- [ 12-17]《大江大河》獲持續好評 編劇寫分集大綱就用了7個月
- [ 12-15]《大江大河》童瑤:演員本來就要為角色服務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