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晚,第二屆華語戲劇盛典頒獎晚會在廣州增城1978電影小鎮成功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著名演出界大咖、戲劇精英和專家學者等近200人和社會各界來賓、現場觀眾共同見證新一屆榜單的揭曉。華語戲劇盛典在省文化和旅游廳支持下,由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和廣東星海演藝集團共同舉辦,被譽為我國首個充分依托行業、認真植根市場的華語戲劇評選活動?,F場共頒發了14個獎項,其中,《親愛的,胡雪巖》獨攬6項成為最大贏家。 現場:《親愛的,胡雪巖》獲得6項大獎 第二屆華語戲劇盛典榜單中,共有9部作品分享了14個獎項。其中,香港話劇團出品的《親愛的,胡雪巖》成為最大贏家,獲得了“最佳年度劇目”“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制作人”等6項大獎,其余8部作品各獲得其余8個獎項中的一個。 年度最佳劇目《親愛的,胡雪巖》的評委會評語是:“本劇目制作精良,劇情緊湊,時空變幻自然流暢,寫實與寫意有機融合,藝術性與觀賞性兼備,呈現出舞臺演出的高度完整性。”該劇制作人梁子麒表示:“《親愛的,胡雪巖》第一次巡演走了5個城市,觀眾的反應出乎我們意料之外,這也為這部戲增加了色彩與厚度?!?/p> 王學兵以其在《酗酒者莫非》的表演摘取了“最佳男主角”桂冠,黃慧慈在《親愛的,胡雪巖》中一人分飾二角獲得“最佳女主角”獎杯。 《繁花》和《三姐妹·等待戈多》分別獲得“最佳創新劇目”和“最佳復排劇目”獎。 為表彰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戲劇交流合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代表性單位,盛典增加頒發“粵港澳大灣區戲劇發展特別貢獻獎”的環節,香港話劇團、澳門戲劇農莊、香港春天實驗劇團、廣東省演出有限公司和廣州大劇院等6家機構領取了證書。 趨勢:扎根傳統文化的同時借鑒現代藝術生產機制 本屆華語戲劇盛典歷經了近半年的評選,共有30多部作品進入初評,經過提名評選之后,有17部劇目入圍提名,參與角逐最終獎項。評委們普遍認為,本屆盛典在創作機構的參與度和參評作品的代表性等方面比上屆均有新的提升。 出席盛典的評委專家和獲獎劇組認為,華語戲劇盛典是目前華語劇壇最科學嚴謹、最公平公正、最具信服力的評選活動。 在后臺接受采訪時,評委、中央戲劇學院戲劇管理系主任馬述智表示:“在既有的標準之下,評審分兩次進行,看過劇目視頻后,9個評委進行投票,達到5票的就通過。不過5票的就要二次評審,進行討論。每個獎項下,如果入圍的三個作品都不過5票,這個獎項就會空缺?!?/p> 馬述智認為,藝術創作不應該有太多的其他因素干擾,藝術院團要有合格的管理者,藝術團隊要靜下心來去打造劇目。對于《親愛的,胡雪巖》大獲全勝,他表示:“三年做一個話劇,背后的工作是其成功的基礎?!?/p> 獲獎作品中,除粵語對白的《親愛的,胡雪巖》外,《繁花》《平凡的世界》《一句頂一萬句》等采用方言演繹的作品都獲得了獎項。對此,評委、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總經理陳國慧表示:“藝術院團用自己熟悉的語言演繹自己的故事,是有優勢的。這些作品通過巡演,可以拉長生命力。” 方言作品受到認可,對此,香港導演高志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內地觀眾對藝術的包容性很廣。比如《金鎖記》在全國演了99場,西到成都、北到哈爾濱,都很受歡迎。內地觀眾接受我們,很希望我們演原汁原味粵語對白的劇目?!边@也帶來一些新的挑戰,“做字幕要花很多時間,培訓字幕員跟訓練演員沒兩樣?!绷鹤喻枰脖硎荆骸拔艺f廣東話,但我喜歡看北京人藝的演出。近三四年來,我們的粵語劇目在內地非常受歡迎。” 與此同時,《酗酒者莫非》《抄寫員巴特比》和《洪水》等由中外創作團隊合作完成的作品在本屆盛典中都有斬獲。對此,陳國慧表示:“在這樣的合作中,找到與世界對話的空間,找到共同關注的主題,共同尋找劇場的魅力所在。” 上述現象,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華語戲劇創作和運作一方面扎根傳統文化,一方面積極借鑒現代藝術生產機制的發展趨勢。 探討:大灣區打開了一個廣闊的戲劇市場 盛典頒獎禮的前一天,華語戲劇盛典活動辦公室、粵港澳大灣區演藝劇院聯盟、廣東省演出業協會等單位聯合舉辦了“粵港澳大灣區戲劇合作與發展座談會”。 座談會就內地與港澳地區進行戲劇合作中遇到問題和困難、如何對大灣區戲劇演出活動形成標準化服務體系和更好地發揮合作平臺的作用進行了熱烈討論。 高志森表示:“大灣區打開了一個廣闊的戲劇市場,而且,基礎建設構成了一小時交通圈。我和佛山合作音樂劇《窈窕淑女》,一個多小時就能從西九龍到達佛山的劇院。大灣區的文化基礎是相同的,作品接觸觀眾的空間打開了。我們要做的就是面對觀眾,開拓觀眾。” 未來還有很多路可以走,華語戲劇盛典的策劃出品方、廣東省演出有限公司的總經理王煒表示:“之后還會形成一個機制,讓還沒有‘紅’的作品能通過這個平臺被更多的人知道。”(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素芹 ) |
相關閱讀:
- [ 12-12]第二屆華語戲劇盛典提名公布 香港劇目獨攬10項
- [ 08-10]香港話劇團《親愛的,胡雪巖》廣州開啟巡演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