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2019年1月11日,中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再傳捷報,嫦娥四號著陸器、巡視器順利完成互拍成像,標志我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發來賀電。
圖為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降落過程(示意圖)。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落月后,通過“鵲橋”中繼星“牽線搭橋”,嫦娥四號探測器進行了太陽翼和定向天線展開等多項工作,建立了定向天線高碼速率鏈路,順利實現了月背和地面穩定通信的“小目標”。 11時40分,嫦娥四號獲取了月背影像圖并傳回地面。這是人類探測器在月球背面拍攝的第一張圖片。 作為整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中第二步的關鍵組成,嫦娥四號的一小步,無疑是整個人類太空探索史上的一大步。 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成功著陸的消息傳開,成為“驚天一落”。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創始人埃隆·馬斯克也第一時間向中國探月取得的成功點贊祝賀。 嫦娥四號的著陸區月球南極-艾特肯盆地是太陽系中已知最大的撞擊坑之一,也被公認為月球上最老、最深的撞擊盆地。 到月球背面開展低頻射電天文觀測,是全世界天文學家夢寐以求的事情,可以填補射電天文領域在低頻觀測段的空白。 中科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主任鄒永廖說,月球背面具有獨特性質,嫦娥四號著陸地是從未實地探測過的處女地。月球車在月背行走時,還可以獲取綜合地質剖面,將是國際首創。 |
更多>>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