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將近四年的籌備和創作,被視為國產硬科幻“零的突破”,電影《流浪地球》終于要在豬年大年初一接受觀眾檢驗了。該片改編自劉慈欣同名小說,由青年導演郭帆執導,吳京、屈楚蕭、李光潔、趙今麥、吳孟達等人主演。在電影首映禮上,郭帆表示,該片從故事到文化內核都很有中國特色,表達了中國人對土地的深厚熱愛。 片中沒有好萊塢式超級英雄 公元2100年,太陽急速老化,地球面臨被吞沒的滅頂之災。為了自救,人類將國家、民族、宗教等一切矛盾統統擱置,組成聯合政府,開啟了名為“流浪地球”的逃亡計劃: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萬座行星發動機,驅動地球逃離太陽系,尋找新家園……這是2000年劉慈欣發表的短篇小說《流浪地球》。身為一個科幻迷,郭帆很早就讀過,但他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2019年自己把這篇小說搬上了大銀幕,令其成為國產硬科幻的試水之作。 2015年,中影集團的領導找到郭帆,和他聊幾個電影項目,其中有3個都是劉慈欣的作品,分別是《微紀元》《超級星際》和《流浪地球》。郭帆想來想去,覺得前兩個拍攝難度太大,只有《流浪地球》能試一試。做科幻是他從小的夢想,他成為一名電影導演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去拍科幻片。就這樣,郭帆開始了自己的圓夢之旅。 作為對資金和技術水平要求最高的類型片之一,全球能拍攝硬科幻片的國家寥寥無幾,國內也罕有成功先例。在郭帆看來,要拍出中國自己的科幻片,錢和技術并不是頭等問題,最大的障礙恰恰在于文化和美學。“如果我們把《鋼鐵俠》劇本翻譯成中文,拿同樣的錢和團隊,只不過把演員換成中國人,整個故事還是不會成立。因為科幻片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屬性,只有當這個國家有了一定的國力之后,才可能去拍科幻片。好萊塢大片拯救世界無所不能無所顧忌,但如果我們也這么拍,觀眾會懷疑:你們憑什么?是不是你們自己在意淫?”因此,《流浪地球》中沒有鋼鐵俠、尼奧這樣的超級英雄,所有參與救援的都是一個個普通人,靠團結的力量完成,“這種集體主義精神在中國也特別容易被理解。” 帶著地球去流浪這一創意,在原著中已有,電影則進一步強化。“與西方人相比,其實中國人不太習慣仰望星空面朝大海,我們更多的是往下看,我們熱愛腳下這片土地,我們更喜歡腳踏實地的生活,這跟我們幾千年的農耕文明有關。”郭帆說,如果好萊塢來拍這類電影,解決方案估計是坐飛船移民全人類,但鄉土情結濃厚的中國人卻會想出帶著地球流浪的主意。片中男主角劉啟的綽號叫“劉戶口”,來源是對“啟”字的拆分,更深層面是由戶口想到重視土地的價值觀。 主演吳京零片酬“帶資進組” 無論風格還是情感,《流浪地球》都完全不同于常見的好萊塢科幻片,劉慈欣的小說悲壯而富于理想主義精神氣韻,被郭帆用影像展現了出來。片中營造了一個末日地球景象,地表白茫茫一片,氣溫降至零下80多攝氏度,包括央視大樓、東方明珠塔等在內的地標建筑全都被凍結在冰天雪地中。但即使是這樣,對家庭團圓的向往仍未被磨滅,雖然地上的家園已被摧毀,只留下一張被風吹得殘破不堪的福字,但在地下城,熱鬧的市井和正常運轉的生活秩序仍充滿了一種樂天達觀的東方哲學思想。影片故事正好發生在春節期間,地下城還有充滿節日氛圍的舞獅表演,餃子照包,麻將照打。 郭帆說,愛是影片希望傳遞的情感內核,親情、愛情、友情都囊括在內。“我們生活中有很多苦難和不如意,我希望在電影中勾勒出一個更美好的世界和更美好的人際關系。”全片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壞人,敵對方幾乎都是天災,郭帆設定的人際關系是大家能團結一致去解決問題,他也知道“現實中很難出現這樣的情況”,但他希望如此。他希望觀眾看完這部影片后,彼此之間能夠少一些爭斗,少一些懷疑,多一些信任,多一些互助。 吳京飾演的航天員劉培強與兒子劉啟之間的父子情,則是這一情感內核的集中體現。按照吳京的理解,父子倆一個內心火熱、表面冷酷,一個倔強嘴硬,彼此都不認輸,幸好有一個大事件,讓他們最后彼此接近、溝通和接受。“他們是幸運的,在這個大事件發生后,他們找回一線溫馨。但我們想想現實中很多機會沒有發生,就已經結束了。如果這種溝通能夠早一點到達,生命的遺憾會更少一些。” 除了是影片主演,吳京還是該片的主要出品人之一,被郭帆戲稱為“帶資進組”。一開始,郭帆只是請吳京過來幫忙串場戲,但當吳京一看到郭帆,就想起自己拍《戰狼》時亢奮的狀態,既感同身受又很同情郭帆,因為知道他在為國產片開創一個新類型。“導演說,京哥,超支了,沒錢了。我想我都參與進來了,那就投資唄。到最后,導演又說,京哥,錢又不夠了,您能不收錢嗎?我說好,就沒收錢。” 場景服裝符合中國人審美 由于是國產科幻試水之作,拍攝過程中,整個劇組幾乎沒有經驗可以借鑒,摸著石頭過河。不僅場景道具無處可買,需要設計,就連影片展現的世界觀也要從頭設計。“有了這次太陽危機,世界構成有什么變化,政治、經濟、文化都要做重新的梳理。甚至我們吃什么、穿什么,歷法有沒有變化,每天是不是還是24個小時,沒有晝夜變化怎么生活……這些東西都要重新構想。”郭帆說,在前期籌備中,他們做了一個長達100年的編年史,在此基礎上再去做劇本開發。 實拍過程中,劇組的置景面積將近10萬平方米,超過郭帆一開始預想的10倍。片中出現的運載車、空間站、地下城,演員們一開始以為都用綠幕拍攝,沒想到全都是實景。道具組設計出多達10000件道具。演員們的服裝包括地表防護服、宇航服、機械骨骼,有的重達60公斤,為了穿上這些服裝,演員們都進行了提前鍛煉,為拍攝積蓄體力。戴著透明頭罩演完一場戲后,演員往往需要通過吸氧來恢復體力。 怎樣創造一種屬于中國科幻片的審美,也是郭帆在拍攝中面臨的另一大挑戰。“我們在做設計時,會注意要符合中國人的審美。比如我就跟美術指導講,我們一定不要緊身衣,因為演員穿緊衣會很怪,特別是女孩。斯嘉麗·約翰遜穿上緊身衣會是‘黑寡婦’,但中國女演員穿上緊身衣可能給人的感覺就不太舒服。”郭帆說,影片盡量少用這些習慣性的科幻元素,而是盡量在設計上找到符合中國審美的東西。(北京日報記者 袁云兒) |
相關閱讀:
- [ 01-01]《流浪地球》全國高校路演 李光潔吳孟達空降廈門
- [ 12-30]《流浪地球》全國高校路演 李光潔吳孟達空降廈門
- [ 10-30]《流浪地球》2019開年上映 “科幻元年”要來了?
- [ 10-26]國產科幻片《流浪地球》提前鎖定春節檔
- [ 07-13]吳京《流浪地球》演宇航員 對中國科幻有信心
- [ 07-11]助力中國科幻電影《流浪地球》 吳京首度詮釋太空宇航員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