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巴黎2月17日電(國際觀察)“黃馬甲”運動滿三月 法國政府何時走出困境 新華社記者 徐永春 應強 一些法國民眾17日在首都巴黎及部分外省地區參加抗議活動,紀念“黃馬甲”運動發起3個月。 分析人士認為,面對來勢洶涌的抗議浪潮,法國政府采取了應對措施,民意和輿論也出現轉向。“黃馬甲”運動目前雖有緩和之勢,但最終走向仍不明朗。 軟硬兼施 法國總統馬克龍2017年5月就任總統后,推出一系列改革舉措,意在解決經濟增長遲滯、社會高福利難以為繼等問題。這些改革措施利在長遠,但短期內勢必觸動一些階層的利益,導致民眾不滿增加。 法國輿論普遍認為,從表面看,去年11月中旬開始的“黃馬甲”運動導火索是馬克龍政府計劃上調燃油稅,深層原因則是經濟增長乏力、民眾獲得感缺失、財富分配不公等長期存在的沉疴頑疾。而法國政府一直未能及時有效化解社會矛盾。 馬克龍政府從兩方面采取對策。一方面,馬克龍政府不僅放棄了上調燃油稅的計劃,還宣布了一系列增加福利的措施,并放低姿態承認未對民眾呼聲作出及時和有力的回應,以安撫民意。另一方面,馬克龍政府1月15日在法國西北部厄爾省正式啟動為期兩個月的全國辯論,以凝聚法國社會對推進改革的共識。 法國輿論分析機構BVA分析師賴斯特羅漢表示,馬克龍通過全國辯論這一參與性較強的途徑,傾聽民意,密切與民眾的聯系,贏得一定支持。 面對“黃馬甲”游行中的暴力打砸行為,法國當局則保持強硬立場,加大司法懲治力度。本月初,法國國民議會通過旨在防止游行中的暴力行為和懲罰肇事者的“反暴力法案”,賦予警察在游行現場及周邊地區搜查行李背包和車輛的權力,并允許省政府在“有充足理由認為某些人的行為對公共安全構成嚴重威脅”的前提下,禁止這些人參加游行示威。 民意轉向 面對無休止的“黃馬甲”運動,法國民眾態度正在發生變化。法國民調公司艾拉貝13日發布的最新民調顯示,56%的受訪者表示“黃馬甲”運動應該停止。這是反對“黃馬甲”運動的聲音首次超過半數。此外,法國輿論也發生明顯轉向,反對和批評“黃馬甲”運動的聲音高漲。 分析人士指出,“黃馬甲”運動中頻現的暴力行為已偏離抗議活動的初衷,引起民眾反感。此外,抗議活動對經濟的負面影響開始顯現,引發公眾普遍擔憂。 法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黃馬甲”運動導致法國去年第四季度經濟增速下降0.1個百分點。據法國全國商業中心委員會統計,去年圣誕節期間,全法商家因“黃馬甲”運動損失達20億歐元。自去年11月以來,巴黎酒店的周末入住率下降10%。 法國輿論研究所2月份發布的最新民調顯示,馬克龍的支持率為36%,跟去年年底相比明顯回升,恢復到“黃馬甲”運動爆發前的水平。 走向不明 目前,“黃馬甲”運動呈現頹勢。據法國內政部提供的數字,2月16日全法抗議游行人數約41500人,大大低于去年11月17日“黃馬甲”運動爆發時的28萬多人。 分析人士認為,目前馬克龍政府只是改進了與民眾的溝通方式,仍然缺乏有效的具體舉措,能否徹底平息抗議活動仍是未知數。 “黃馬甲運動”持續至今,跟一些政治勢力的支持利用不無關系。一方面,法國多個政治勢力在背后煽風點火,試圖借助“黃馬甲”運動拉攏人氣,積蓄力量。另一方面,歐洲民粹主義勢力與“黃馬甲”運動合縱連橫,遙相呼應。意大利副總理、民粹主義政黨五星運動領導人迪馬約5日在巴黎郊外會見了“黃馬甲”運動參與者,一度引發兩國外交風波。 由此可見,“黃馬甲”運動已經超出最初的范疇,日趨復雜化,何時偃旗息鼓仍有待觀察。 |
相關閱讀:
- [ 01-30]脫歐、黃馬甲、政府關門——歐美治理困境面面觀
- [ 01-15]比利時“黃馬甲”示威者遭卡車沖撞肇事嫌犯落網
- [ 01-09]硬對“黃馬甲” 法國擬立法嚴懲暴力示威
- [ 01-08]法國“黃馬甲”示威卷土重來 馬克龍譴責暴力
- [ 01-08]馬克龍已無力應對“黃馬甲”?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