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維也納3月17日電 專訪:“世界第一”的成功之道——訪維也納國立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校長烏里克·楚尤 新華社記者 趙菲菲 英國QS全球教育集團今年2月底公布的最新世界大學專業排名顯示:奧地利維也納國立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和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并列表演藝術專業全球第一。新華社記者近日對維也納國立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校長烏里克·楚尤進行了專訪,探尋這個“世界第一”的成功之道。 楚尤說,維也納國立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之所以取得世界第一,首先在于“質量”。這個“質量”的含義豐富,不僅意味著在演奏或表演方面要臻于完美,更是要有一種態度,即平等、尊重和跨文化性。 此外,楚尤說,學校對學生錄取和教職員工的選擇都很嚴格。學校有健全的溝通機制,便于師生交流、討論、舉辦活動。學生、教師和管理者處于平等的位置,彼此尊重。 維也納國立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擁有200多年歷史,赫伯特·馮·卡拉揚、祖賓·梅塔等指揮大師都畢業于此。目前,該校有來自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學生近3000名,在作曲與音樂理論、音樂教育、指揮等24個院系學習。學校每年舉辦超過1300場藝術、學術和科研活動,是奧地利最大的文化活動組織者。 楚尤說,身處“音樂之都”使學校擁有得天獨厚的辦學條件。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基地,也擁有各種當代音樂和當代藝術,傳統與創新在這里交融。“今天的創新就是明天的傳統,藝術只有接受創新才能發展。” 維也納國立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以“在藝術、科學和教育之間開展對話”為使命。楚尤解釋說,這體現在學校的各種跨學科項目和課程上。音樂學、音樂社會學、文化管理、性別研究和聲音研究等學科的科研成果會直接影響到藝術。比如流亡藝術中心研究項目關注曾遭納粹迫害的音樂人,發表和推介他們的音樂作品,補上奧地利音樂史上缺失的一環。 楚尤介紹說,該校的入學申請者來自世界各地,學校沒有錄取配額,只選擇最優秀的。目前有45名來自中國大陸和14名來自中國臺灣地區的學生在該校就讀。由于學校用德語授課,她建議希望來此學習的學生先要學好德語。 楚尤說,近年來,該校與中國音樂界的合作不斷發展。她訪問過中央音樂學院和上海音樂學院,對這兩所高校印象很深。中國的音樂教育有悠久傳統,教學質量很高。中國有偉大的傳統音樂和了不起的樂器,她樂見中國傳統音樂開始與歐洲古典音樂融合。 |
相關閱讀:
- [ 03-14]專訪:中國文化是我的藝術創作之源——訪中國著名時裝設計師郭培
- [ 03-14]專訪坦桑尼亞駐華大使:“一帶一路”是中國為世界做出的貢獻
- [ 03-13]專訪蘇丹駐華大使:消除貧困的經驗是中國最重要的經驗之一
- [ 03-13]專訪巴基斯坦駐華大使:“一帶一路”倡議對世界的影響與日俱增
- [ 03-13]專訪:加強“泛第三極”環境研究有助于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訪中科院院士姚檀棟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