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9日電 據韓國《中央日報》報道,當地時間4月8日,韓國基礎科學研究院(IBS)地下實驗研究團表示,韓國將正式開始在江原道旌善郡鐵礦地下約1100米處建設“宇宙粒子研究設施(ARF)”,以研究暗物質和中性微子等。 報道稱,4月12日在江原道旌善郡禮美山一帶的韓德(音)鐵礦產業礦山中舉行ARF開工典禮。據悉,ARF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比韓國一直運營的研究暗物質的襄陽地下試驗設施大十倍以上,深度也更深400米。 據悉,旌善ARF的主要研究對象是暗物質和中性微子,這些是研究宇宙生成過程及其構成的核心要素。 之所以ARF的設施深入到地下1.1公里是為了減少干擾。IBS說明稱,“暗物質和中性微子發出的信號即使使用敏感度很高的探測器,預計一年也只能探測到幾次而已。由此可見,最大限度地減少宇宙線等其他背景信號關系到研究成敗”。 據報道,世界各國的科學家也在地下深處搭建粒子研究設施并展開相關研究。日本于1958年就在岐阜縣神岡町礦山地下1000米設立中性微子觀測裝置“神岡探測器”,一直運營到1996年。此后,該設施的改良版“超級神岡探測器”承續了其作用,一直運營至今。日本于2002年和2015年利用這兩個地下粒子研究設施拿到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目前,日本正在研究建設“頂級神岡探測器(Hyper-Kamiokande)”,作為繼超級神岡探測器之后,擁有高靈敏光傳感器的新一代研究設施。 此外,意大利的格蘭薩索國家實驗室(位于其中部亞平寧山脈地下1400米處)和美國南達科他州的桑福德(Sanford)地下研究所(位于地下1600米處)也在從事相關研究。 IBS相關人士表示,“我們計劃于2020年完成旌善ARF施工,2021年正式開始試驗。為此,我們計劃在現撥出的22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29億元)預算的基礎上再追加投入數十億韓元的預算”。 |
相關閱讀:
- [ 03-06]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批準尋找暗物質相關粒子新實驗
- [ 07-21]華人科學家宣布發現“天使粒子”
- [ 02-23]歐洲上空監測到放射性碘-131粒子 來源不確定
- [ 01-08]史上最密集黑洞群曝光:粒子能量之高宇宙罕見
- [ 11-24]歐核中心再發現新粒子 有望解釋宇宙運行原理
- [ 09-12]美能源部資助印第安納研究組 創建新粒子探測器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