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根本 激發活力 英幼兒園推行“無玩具”活動 幼兒園里沒有玩具?英國布里斯托市的一家幼兒園正在進行“無玩具”試驗活動,用紙箱代替玩具,激發孩子的創造力。教育工作者發現,太過復雜和精致的玩具容易使孩子養成循規蹈矩的習慣,束縛了想像力和創造力,因此一直在尋求讓孩子從玩具的限制中解脫出來,釋放自己的智慧和能量,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樣精彩 試驗 不能玩制作好的玩具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目前英國布里斯托市的伊爾明斯特街幼兒園正在院長馬特·考德威爾的帶領下,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另類試驗活動,在這期間,園中的孩子們可以玩紙箱、雞蛋盒甚至棒棒糖的小棍,就是不能玩制作好的玩具。 伊爾明斯特街幼兒園是一座規模較大的幼兒園,共有五個游戲室,可以容納230個2至4歲的孩子。現在,園中所有的玩具都被收進了儲藏室,游戲室里擺滿了大大小小的紙箱。令人驚訝的是,孩子們依然玩得興高采烈。 在“月亮房”游戲室里,莫莉和奧利是一對4歲的小玩伴,兩人忙碌地把紙箱擺成一串,宣布做成了一列火車,奧利擔任火車司機,招呼小乘客們上車去旅行。開始,莫莉表示同意,過了一會兒,她又改了主意,宣布兩人做成的是小轎車。玩了一陣后,兩人又把紙箱搭建成城堡,拉來周圍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戲。在“太陽房”游戲室里,熱愛海洋的4歲男孩奧利弗站在自己建造的紙箱船上,威風凜凜地當起船長。 院長考德威爾驕傲地看著孩子用稚嫩的小手,把簡單的物品變成他們最感興趣的東西,一會兒是大怪物,一會兒是機器人,各種想法層出不窮。考德威爾在兒童教育領域工作了25年,他認為孩子的玩具完全不必那么“高大上”,離開了那些閃亮的電子玩具,孩子會變得富有想像力和創造力,而且大家聚集在一起,互相鼓勵幫忙,樂趣會更多。 反響 孩子高興 家長歡迎 伊爾明斯特街幼兒園在“無玩具”這段時間里,只為孩子們保留了紙張、彩筆和可以做手工的材料。積木換成了皮球,塑料小鍋灶換成了真勺子真盤子,而三歲的孩子們把這些餐具敲得響成一片,樂不可支。老師們只在一旁負責保護孩子們,并不參與玩耍,也不做過多的指點,更不會呵斥。 家長們也是幼兒園新活動的“粉絲”。下午三點鐘, 小男孩丹尼的奶奶來接他,發現他正在“星星房”里用一大堆木棒搭建房子,奶奶左看右看贊不絕口。 當然,家長中也有質疑的聲音。考德威爾院長舉例說,一位家長曾經擔心孩子會因為沒有玩具玩,感到無聊而亂發脾氣。在考德威爾院長詳細解釋了這項計劃后,這位家長不僅放了心,還成了這項活動的大力支持者,提供了不少建議。 另一位支持者、卡車司機里克·巴里說:“我一直就說,現在孩子們的玩具太多了,我們都知道,塑料造成了很多動物和植物的死亡,再不嚴加限制,真的就要成災了。我4歲的女兒現在回到家里對電視已經不感興趣了,到家就是做手工和穿上小裙子學跳舞。” 家長們是這項活動的強有力后盾,正是他們從各自家里和其他場所,收集了大量的紙板箱、雞蛋盒等,并且將回收的物品逐一清理干凈,再送到幼兒園中。 有著30年幼兒教育經驗的凱特·博伊斯老師說:“我們教育孩子尊重自然,這是非常重要的成長過程。我們讓堆積成山的紙盒變成了有趣之物,每一個孩子都學到了他們想學到的東西。” 重在啟發 方法 所有的物品都當玩具 上世紀90年代,德國開始了“無玩具期”的研究和試驗,一直堅持下來,效果非常好,被很多國家的教育工作者、幼兒園和家長所接受。與英國正進行的試驗方式不同,德國的幼兒園實施“無玩具期”的時間長短不一,有時是幾天,有時長達數周。柏林兒童類報刊專欄作家希拉·斯克說,在德國,“無玩具日”并不是簡單地宣布“今天不許玩玩具”,而是今天所有的物品都是玩具。 她說,自己五歲的兒子在幼兒園接受老師的指導,把教室里的玩具都收納到幾個大盒子里,連小小的塑料動物和積木都不留。收拾干凈之后,兩手空空的兒子和小朋友們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他們向老師求助,老師們并不刻意指點他們,而是讓他們自己想辦法來打發時間。 孩子們發愣的時間不會持續很長,他們很快就找到可以玩的東西,用毯子蓋房間,用椅子搭火車,甚至襪子和頭巾也都派上用場,而且越是玩簡單物品的孩子,越注重交流,越懂得團結和互相鼓勵。 意義 競爭環境中認識自我 教育工作者開展“無玩具日”的目的十分明確,表面上看收起所有玩具顯得苛刻,可是其教育目標是,啟發孩子應對難題的能力,讓他們擺脫對玩具以及現成物品的依賴。最先倡導該活動的慕尼黑非盈利青少年教育機構主任伊麗莎白·賽菲爾說:“沒有了別人設計的玩具,孩子才會有時間自己獨立思考,不受限制地開發自己的游戲,慢慢去理解如何與別人合作。” 賽菲爾指出,正是在這種有競爭的環境中,孩子們開始認識到自我的能量,對他人開始認同和理解。在邊玩耍邊改進的過程中,他們學會了解決問題,從錯誤中總結教訓。孩子也知道怎樣在平淡中找到樂趣,怎樣走出困境,等將來真正踏入社會后,他們將會變得思維開放、精神健康、適應性強。 賽菲爾的觀點得到了廣泛認可,現在德國已經有數百家幼兒園有計劃地實施“無玩具”活動,周邊的瑞士、奧地利等國也紛紛效仿。 推薦項目 清理衛生 大部分孩子都不會拒絕學習做家務,而且簡單和少量的勞動會讓孩子學會很多技能。放手讓孩子洗盤子、擦桌子、清理地板、收拾屋子,他們一定很樂于動手,而且會做得越來越好。等他們長大了之后,也不會厭煩做家務。 烤點心 面粉和其他食品原料本身就是很好的手工創意材料,讓孩子摸摸和捏捏,既安全又有趣,他們做出來的點心和菜肴雖然有些簡單和粗糙,但是畢竟是自己動手做的,其中的興奮之情,是玩電子游戲所不能替代的。 學習唱歌跳舞 哪個孩子不喜歡唱歌和舞蹈呢,只要放起音樂,孩子們隨時都愿意學新歌,自發地跳起舞來。加大運動量后胃口也會相應變好,不再挑食厭食,更是意外的收獲。 驚人數字 調查數據顯示,英國家長每年平均花費319英鎊給9歲以下的孩子買玩具,英國玩具市場2018年銷售額達33億英鎊。 據報道,各國家庭用在玩具上的花費在整個開支中都占很大的比例。據統計,2014年全球玩具消費超過800億美元,僅美國就占了23億美元。2015年,澳大利亞每個家庭的玩具平均花費為500美元,英國、美國、日本等國緊追其后。 溫玉順 |
相關閱讀:
- [ 03-12]心太大!乘客將孩子遺忘在機場 沙特客機被迫返航
- [ 02-15]英國“好孩子”常叫“艾米”“雅各布”
- [ 02-13]“小豬佩奇”會傳染!美家長發現孩子說話變英腔
- [ 01-18]意大利也有“虎爸” 因強迫孩子學習獲刑3個月
- [ 10-18]美媒稱家長“曬娃成癖”影響親子關系:孩子隱私也要尊重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