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訊(記者袁云兒 )《欲念游戲》豆瓣3.1分,《轉型團伙》豆瓣3.6分,兩部影片分別由演員郭濤和吳鎮宇執導,近幾天相繼上映后口碑一塌糊涂,成為網友吐槽的“車禍現場”。演員轉型當導演,雖然在業內并不少見,但近幾年由于影視行業的火熱,常常淪為“不走心”的玩票行為。演員和導演雖同在影視行業,實則跨界如隔山,想要轉型成功,并非易事。
口碑
被觀眾吐槽為“災難級爛片”
“災難級爛片!小學生漫畫水平的幼稚劇情,浮夸可笑的服化道,傻氣的表演,中老年男人的自戀……”網友“沉默”看完《欲念游戲》后,氣得在豆瓣上給出一星評價。在他看來,郭濤并不適合做導演,過度的表現欲把他作為演員的優點都抹殺了,“他本人在這部電影里的表演也是大大倒退的。”
無獨有偶。上周五,實力派演員吳鎮宇拉上兒子費曼,帶來了自導自演的喜劇《轉型團伙》。在電影圈摸爬滾打多年的吳鎮宇,此前其實已有過五部導演作品,但僅有一部1998年的《9413》豆瓣評分過7分。21年后,《轉型團伙》甚至成為他導演作品中口碑最差的一部。“以喜劇為切入點的吳鎮宇,這次并沒能為觀眾帶來多少歡樂,相反不論是其將南腔北調的笑星聚合,還是自以為無厘頭的幽默,都只是使電影顯得爛俗無趣。”影評人“夢里詩書”認為,吳鎮宇在執導該片時,更多只是一種玩票的心態。
演而優則導,在影視圈并不算什么新鮮事兒。早在1993年,演員出身的姜文就曾以一部《陽光燦爛的日子》名聲大噪,從此奠定了華語電影一線大導演的地位。近幾年隨著中國電影的高速發展,一些在業內已擁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演員或主動出擊,或接受投資方的邀約,開啟了征服導演椅的挑戰。
從效果看,演員轉型當導演,要么一鳴驚人,從此開辟出另一片天地;要么慘不忍睹,即使有的處女作憑借之前積攢的人氣取得了不錯的票房,口碑也遭到觀眾和業內的大量吐槽。少數成功案例如徐崢、黃渤、吳京、陳思成等人,他們也是目前叱咤影壇的風云人物。轉型失敗的更是大有人在,比如拍出惡俗喜劇《惡棍天使》的鄧超,因翻拍《麻煩家族》而人設崩塌的黃磊,還有憑《大鬧天竺》收獲“金掃帚”爛片獎的王寶強等。
亂象
資本盲目鼓勵明星演員跨界
“這幾年很多演員加入導演的行列,有人拍一部成一部,但更多人的嘗試是失敗的。”影評人韓浩月說,導演與演員雖然同處影視行業,但工作內容和要求完全不一樣。“導演對綜合能力的要求很高,不是靠有知名度、有粉絲捧場就能成功的。導演需要對各種電影相關藝術門類有一定掌握,有統籌領導的能力,有創作的才華和天分,而且對電影傳統、電影美學和電影市場都要有充分的了解,只有個人創作經驗達到一定高度,才能勝任。”
當被問及是否有一天會當導演時,演員劉嘉玲連連否認,表示自己絕對不想當導演。“我在這一行大概已有35年,待得越久,越覺得我沒有這個資格做導演。因為做導演要懂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當然也可以隨隨便便去做個導演,但是我覺得不應該是這樣子。我覺得導演應該對歷史、文化、藝術、音樂等方面都要懂,最重要的是要能很深刻地理解人性。”
然而,由于近幾年電影市場的火爆,大量行業外資本進場,從資本的角度來看,比起扶植新導演,與明星出身的導演合作的風險更低,演員本身就自帶人氣,營銷上更好做文章。于是不管是否有表達欲望和能力、是否準備充分,一些當紅“炸子雞”演員或主動或被動地接過導筒,最終效果自然可以料想。
“其實這些跨界導演內心未必自信,但資本鼓勵一切貌似能獲利的投入,引領了這個錯誤的潮流。其實投資方只要稍微有點判斷力,稍微清醒一點,就不會鼓勵演員轉型當導演,明知失敗還要這么做,只能說資本太盲目了,以為憑借自己對電影業一點粗淺的認識,就能手舞足蹈地大干一場。”韓浩月說。不過,在他看來,近期影視資本已趨于冷靜,再加上觀眾的辨別能力提高,“某某轉型導演之作”甚至已淪為一種爛片標簽,令觀眾主動放棄觀影。
建議
做大量功課,不可強行上馬
“一些演員其實只是掛了個導演的名,沒做什么實際工作。”江南劇社制片人劉家乾爆料,有的演員轉型當導演,劇本有一個專業的編劇團隊,現場有多名執行導演,自己只需要把想實現的效果告訴執行導演,燈光、鏡頭、調度都不用自己操心。“很多演員覺得自己在圈里待久了,以為拍電影很簡單,其實根本干不了。懂套路和會創作之間,差太遠了。這也是為什么有人當演員很成熟,但做導演只能在很低端的水平徘徊。”他認為,從演員轉成導演,核心問題是要擁有真正的編劇和導演能力。
“導演不是想當就能當的,沒有準備充分就強行上馬,結果只可能是失敗。”導演、演員趙寧宇直言,成為一名導演的準備周期因人而異,有的演員一入行就開始積累當導演的靈感、資源和經驗,往往能厚積薄發;而如果明年開機今年才開始準備,就可能來不及。“分鏡頭設計、人物分析、劇本研發、美術、聲音、制片工作、電影類型研究……這些都是需要做大量功課,也有便捷的學習資源和渠道,主要看你愿不愿意花時間和精力。”
影評人梁鵬飛認為,在影視行業內部,演員是比較接近導演的工種之一。演員在和不同導演的合作中,能夠學到很多不同的經驗;即使是參與爛片,也能從反面看到很多教訓,如果自己當導演,就會想辦法避免;而且,在調教演員上,演員具有天然優勢。“如果說一個劇組里導演是核心,主演就是第二核心。所以一個足夠聰明的演員,一定時刻準備成為一名導演。”梁鵬飛說,當然,演員需要長期大量的實踐和學習,才有可能成功轉型為導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