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超百部劇集經歷改名,古裝劇是“重災區” 不到播出,都不確定劇名是啥 北京日報訊(記者 徐顥哲)“現在的電視劇,不到播出的那一刻,你都不敢確定它叫什么。”賣力為偶像楊冪的新劇《巨匠》吆喝了半年,可臨開播不久,這部劇突然更名為《筑夢情緣》,這讓一位楊冪的粉絲措手不及。 事實上,國產劇的改名風長吹不止——原著一個名字,劇集另外一個名字;拍攝時一個名字,播出時換一個名字;地面頻道播出時一個名字,衛視上星播出時又一個名字。依據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官網發布的變更通告,2017年有114部電視劇改名,2018年同樣超百部。截至2019年3月,已有14部電視劇改名,張震、倪妮主演的古裝仙俠劇《宸汐緣》變為《三生三世宸汐緣》,湯唯、朱亞文主演的古裝劇《大明皇妃孫若微傳》改為《大明風華》…… 2016年,針對“改名潮”,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曾發布《通知》,要求“經過備案審核公示的劇名,不宜隨意變更……如確有需要變更劇名的,須在完成片審查環節,經省局或總局完成內容審查后,在確保導向正確、內容與片名一致的前提下按程序履行變更手續”。可即便如此,改名之風并沒有得到遏制。 國產古裝劇是改名的“重災區”,由于價值導向等政策原因,“宮斗”“權謀”已成為古裝劇宣傳時的敏感詞,這使得很多古裝劇通過改名去掉“皇”“妃”“權”“王”“帝”等字眼。如今市場上的古裝劇雖然大多改編自網絡小說,卻也要追求一種“正劇范”,這其中典型的代表是《天盛長歌》和《江山故人》。兩部作品的更名過程都一波三折:《天盛長歌》由女性視角小說《凰權》改編,因男主角陳坤加入而改名為《凰權·弈天下》,之后又變更為《天盛長歌》;《江山故人》改編自小說《帝王業》,章子怡加盟之后改為《帝凰業》,如今改為《江山故人》。 過去幾年的影視圈IP熱,讓很多網絡小說被改編成電視劇,但原著小說的名字往往令人摸不到頭腦。黃子韜、易烊千璽主演的《艷勢番之新青年》近期改名為《熱血傳奇》,該劇改編自韓露的漫畫作品《艷勢番》,圍繞清末民初貴族后裔、平民少年、留洋青年的故事展開,原定于今年1月30日在北京衛視、東方衛視開播,此后延期。對于改名,總制片人梁振華坦言,之前的劇名相對繁復,不了解劇情的觀眾不清楚“艷勢番”指的是什么,相較之下,《熱血傳奇》更加簡潔明朗,“這本來就是一個青春熱血的傳奇故事。” 大量網絡小說偏重“唯美”“空靈”的審美趣味,體現出“云山霧罩”的風格,也直接影響了電視劇起名——凸顯所謂“網感”,視頻網站的崛起更是逢劇便談“網感”。即使不是翻拍自網絡小說,一些電視劇也“包裝”成網絡小說樣名字,帶給觀眾一種疑似網絡小說的錯覺。著名編劇余飛直言:“這些劇的取名不是為了讓你看懂這個戲是講什么,它只是想傳達給你某種氣質,這種氣質來自于網絡小說,很多時候它就是一種廣告。” 不管是古裝劇還是現代劇,“蹭熱度”都大行其道。《甄嬛傳》大火時,黑龍江衛視曾把電視劇《宮鎖心玉》改名為《甄嬛前傳》。近期,由張震和倪妮主演的《宸汐緣》改名為《三生三世宸汐緣》,很大程度上也是想借此前《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熱度。事實上,真正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構成關聯的新作是《三生三世枕上書》,《宸汐緣》只是導演與出品方二次聯手的作品。更有如像制片人于正“蹭”自個兒熱度的——《延禧攻略》走紅之后,他順勢將自己出品的《馴夫記》改為《盛唐攻略》,其實兩部劇在內容上并沒有什么聯系。不過,3月15日,于正又宣布該劇改名為《大唐女兒行》。 不吐不快 起名陷套路映射創作乏力 影視劇的片名應是整部作品的點睛之筆,而當前不少國產劇劇名則常使觀眾迷惑,《紳探》《鐵探》到底哪個是哪個,《扶搖》和《招搖》又有何關聯? 在創意求新與保守求全之間,不少制作方都默契地選擇了后者。最保守的做法,無疑是隨大流。于是乎,青春劇的片名圍繞“青春”“時光”“愛”等關鍵字眼造短句,近兩年青春劇片名一覽表儼然大型情話表白現場;古裝劇往往用“人物+傳/傳奇”的通用公式來套。公式單一,關鍵詞可供選擇的不多,排列組合出來的片名因而很難豐富起來,改到頻頻撞名也就不足為奇了。 缺乏創意的直接表現是跟風。“人間至味是清歡,春風十里不如你。秦時麗人明月心,那年花開月正圓。”這首對仗并不工整的所謂七言詩,恰是由四部電視劇的名字相接串成。電視劇劇名成了“詩詞大會”,別看念著朗朗上口,但觀眾根本無法通過劇名判斷劇情。 實際上,好的劇名乃至書名,大都能與故事情節契合,而且并不復雜。我國古典戲劇《四郎探母》《霸王別姬》《貴妃醉酒》,這些劇目名別看只有短短四個字,但兼具文人浪漫主義氣息與古典文化素養,沒有玩概念,也沒有生拉硬湊。 一個殘酷的事實是,電視劇改名之風不息,成了國產劇難出精品、創新乏力的映射。而觀眾熟悉的《北京人在紐約》《大宅門》《闖關東》《亮劍》《父母愛情》等經典作品,只需看劇名就知道大體說了什么故事,曉暢直白。遺憾的是,那個國產劇精品迭出、樸實無華的時代,似乎已離我們遠去了。 |
相關閱讀:
- [ 04-27]國產劇“亂燉”,不怕嚇跑觀眾?
- [ 04-12]國產劇首試校園辯論題材
- [ 03-19]《都挺好》:今年第一高分國產劇,戳破中國家庭最大謊言
- [ 12-29]國產劇重塑品質才能走出“寒冬”
- [ 12-24]國產劇小年,期待回歸初心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