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28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28日報道,美國科研人員利用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的數據在火星北極大約1.5公里深處發現了大片冰層。他們認為,這些冰是古代極地冰蓋的殘余。 據報道,來自德克薩斯和亞利桑那大學的科學家們借助意大利航天局研發的SHARAD(淺層雷達)探測到了這些冰。該雷達在15至25MHz的高頻無線電波段中工作,可接收火星超過一公里深處的結構信息。該裝置顯示,在北極表面下的某些冰層中,冰含量達到90%。該雷達的探測結果得到了一項獨立研究的證實。 來自得克薩斯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內羅齊(Stefano Nerozzi)表示:“我們沒想到會在這里找到這么多水和冰。這可能使它成為繼極地冰蓋之后的火星第三大水域。” 報道稱,如果這些冰全部融化,整個火星都將被一層一米半的水覆蓋。研究人員表示,研究這些冰沉積物的結構和組成將有助于確定古代火星的氣候。 據悉,火星的周期性冰期被科學家們廣泛承認,他們認為,這是由火星軌道的變化和軸的傾斜引起的。大約在5萬年的時間里,火星會先向太陽傾斜,然后逐漸恢復到直立位置。 當火星的旋轉軸垂直時,其赤道區域最接近太陽,冰可能在極點處積聚。而當火星傾斜時,火星的冰蓋逐漸減少并可能完全消失。但在此前,人們一直沒有找到以前冰川作用留下的證據。 有科學家認為,這次探測到的冰層就是冰在火星兩極積聚之時形成的。每次火星變熱時,冰蓋的殘余都被沙子覆蓋,保護冰免受太陽輻射并防止冰散布到大氣中。 |
相關閱讀:
- [ 05-23]火星極地表面下冰層是古代冰蓋殘余
- [ 05-23]火星探測全景相機研制成功 可提供彩色立體圖像
- [ 05-22]美載人登陸火星:2033年“不可能”
- [ 04-25]科普:人類首次探測到“火星地震”意味著什么
- [ 04-24]美國權威智庫研究表明 2033年載人登陸火星不可行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