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的將來,食堂可以變得很酷:后廚機器人自動炒菜、自動蒸飯,打菜窗口無人化管理,消費者自助選餐,刷臉結算;經營食堂也不再是一個勞累活,進銷存、物流實現系統化管理,前后端數據全打通,還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產生附加價值…… 在5月26日—29日舉行的2019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數博會)上,團餐企業服務平臺禧云國際提出了“未來食堂”的暢想。 “團餐行業每年有上萬億元的消費額,覆蓋6.7億消費者,如果能對團餐消費過程中所產生的大量數據加以合理的分析和利用,將能對團餐企業的運營效率、消費體驗和產品升級帶來巨大的價值,也將極大改善團餐行業的現狀。”禧云國際首席運營官王習印說。 數博會上,禧云國際將一個由大數據和互聯網技術“武裝”起來的新型食堂檔口“搬進”了展會現場。這套名為“智慧食堂”的團餐信息化解決方案集ERP管理、智能硬件、移動支付于一體,通過多維度的大數據分析優化食堂經營,讓檔口和菜品數據、用戶和菜品數據、經營數據等實時鏈接起來,并落地應用。 “通過分析消費過程中沉淀的消費數據、支付數據和用戶數據,可以助食堂經營者得出消費者的用餐喜好、消費趨勢,經營者可以更精準選擇餐品品類、進行食材配置,避免食材浪費。”王習印說。 目前,“智慧食堂”已在上海中學、南京師范大學附中、江蘇師范大學等數千所學校應用。比如,在重慶郵電大學,“智慧食堂”除了幫助食堂實現收入環比增加33%外,剩餐率降低2%,同時還提升了食堂的運營效率、縮短賬期。 大數據和互聯網技術正在改變食品安全管理的思路。“我們除了推出高于國家現行行業標準的‘TOP餐廳’現場管理體系外,也正在通過明廚亮灶、網絡廚房、食安溯源系統等,打造‘食安云平臺’,解決食安管理中效率低、溯源難等問題。”王習印說。 就在數博會的舉辦地貴州,禧云國際還探索出了一條大數據助農新模式。 “依托自身的供應集成能力和快速響應能力我們發展訂單農業,到2018年底,禧云國際已幫助農民實現農副產品銷售收入共7億元,幫助7萬名農民脫貧致富,探索出一條‘黔貨出山、品牌打造、數據支撐、精準加工、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大數據農業產業發展之路。”王習印說。 |
相關閱讀:
- [ 05-29]《2019網絡視聽發展報告》:網絡視頻用戶達7.25億
- [ 05-29]福建省出臺《關于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實施意見》
- [ 05-29]韓政府將與各界合作應對“游戲成癮” 助游戲業發展
- [ 05-29]福建出臺關于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實施意見
- [ 05-29]我省出臺《關于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實施意見》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